生活杂谈

【职业素养】不懂会议暗藏的心理现象 怎么混职场?

2回复 阅读 405

早在2012年,《哈弗商业评论》就通过调查显示:

在英国,每天大约有400万个小时被用于团队会议

在美国,平均每天要举行1100次团队会议

每个主管每天用于正式会议的时间达3.5个小时,用于非正式会议的时间约是1小时。

很多人尤其是管理人员,用于会议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整个工作时间的一半。

然而,频繁的会议在挑战了员工的“平常心”的同时,领导也没有得到想要的会议成果。为什么?

安博教育认为,会议是一种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其表现出的社会懈怠、从众心理和团队偏执的群体心理现象几乎囊尽会议众生相,值得大家关注。

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指因为他人在场,个体的行为或水平有所下降的体现。

就如心理学家黎格曼进行的一项实验:让参加实验的工人用力拉绳子,并测他们的拉力

第一次让每个工人单独拉绳子;第二次让三个人一起拉;第三次让八个人一起拉。

原以为拉力会随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结果却发现:单独拉绳的人均拉力是63公斤;三个人拉的人均拉力是53公斤;而八个人拉的人均拉力仅31公斤,不到单独拉时的一半。

会议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社会懈怠情况,其原因是与会者普遍存在责任均摊和假性期待的意识:

责任均摊:群体情况下,总体结果由群体负责。个体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被评价意识减弱,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

假性期待:在群体中的个体,多少都会认为其他成员不会太努力,所以自己开始偷懒,从而使自己的努力下降。

为有效降低或防止会议中社会懈怠现象的发生,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会前明确说明将记录每个人会议主题观点、论据等信息,以提示与会者,每个人都需要为会议成果负责。

二、让与会者明确参会的目的,知道会议结果对自己工作绩效的影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三、与会人员不要太多,尽量让所用人员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影响的情况下,自己在知觉、判断、认识上会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观点行为方式。从而导致个体放弃自己独立思考力,产生盲目。

会议本是群体决策的方式,可以避免结论的片面性,但会议中员工的从众行为在企业中大量存在。

在从众心理与会者会选择认同一种观点,而会议中,形成观点一直的小团体,很容易成为整个与会者从众的来源,从而主导整个会议走向。

例如,会议中领导提出一个问题,前两三个员工发表了自己观点后,后面的几乎是,“我其实赞同某某的观点”;“我的看法和某某的差不多”……

如何有效避免此类从众的心理现象?

首先,会议主持者要及时发现、引导,鼓励更多的意见与讨论。

其次,会议记录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角色,可以协助会议主持者避免会议从众。当然,领导应尽量让员工畅所欲言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团体偏执

会议是多人参与,所以,往往会产生一种观点极端化的趋势。因为团体成员在不必为个人行为负责的驱使下,往往更倾向于更加冒险的决策方式。

就如某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在给员工开会时,顺手拿出一个空调遥控器说:坐在你们的位置上不动,在这个空调遥控器上,请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遥控器上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按钮;看到遥控器是长方形的;看到有厂家标志……与会者都在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恩、本宫准了 小学四年级

{🙏}{🙏}{🙏}{🙏}{🙏}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