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选择篇(下)
第一个见的工作室是很早就关注过的BHKJ,Y工的微博蛮早就看过,当时亿房上的帖子也看过一些,后来在得意又看到了所以决定约见一下。周六一大早我们早早的赶到BHKJ的汉街总部高大上的办公室。不过很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见到y工。另一个年轻的设计师L接待了我们。很明确的告知了风格定位,我们便开始提出我们的基本需求。
1. 入户门正对主卧厕所,风水的角度来说不算太好。
2. 这个户型没有入户玄关。
3. 冰箱想尽量放在厨房,但厨房太小储物空间少,操作台紧张。
4. 有2胎的可能所以需要二个儿童床。
5. 女主人希望能一圆衣帽间的理想。
李设计师给我们的建议解决了3、4、5这三个需求,建议我们把冰箱放在餐厅,一间次卧用高低床,把主卧的洗手间改成衣帽间。但是第二个问题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我不太喜欢。接下来我们聊了一下报价,可能是知道y工比较早,所以感觉BH的价格又涨了不少啊。由于下午还约见了其他装修公司于是我们11点便离开BHKJ,准备去汉街吃个稻香开始第二个行程。说到吃,作为资深吃货好想说一句稻香的菠萝包和凤爪简直是我的Z爱!!!!
跑题了,跑题了。回归正题。我们去的第二家公司是NFS,早就在得意上看到他们是武汉第一家日企家装公司,我还是对日本工匠精神比较憧憬的。NFS的地址在汉街附近紧邻武汉高等学府。这个大厦人流量不大电梯倒是很多。跟汉街的喧闹还是形成了很大的对比。我其实还是更喜欢在这样的办公环境里跟设计师慢慢交流。我们见到的是S设计师,一个年纪不大的帅锅。设计师先问我喜欢的装修的装修风格,在了解我的意向是北欧后,他建议我采用极简前卫的无主灯北欧风格。想法很大胆前卫呢。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感觉老公更喜欢有吊灯温馨一点的暖色北欧。同样的,我们对户型结构做了一番探讨。这一天的考察下来,我陷入了纠结。好像两个设计师都还可以,他们提出的方案都有我值得惊喜的地方。那么我到底该怎么取舍呢?为了我们更明确的找到我们需要的设计师,我开始跟老公商议写一个详细的装修需求书,然后再看两家工作室。
说干就干,我们写了一份长达7页的装修需求书,分别又发给了四位设计师,两位是之前见过的设计师,还有两位是新的设计师。我想看看他们接到需求书之后的变化。
新的设计师其中一位就是FGYJ的c工,他也是我们Z后选定的设计师。C工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拿出了我家的三套平面布局方案,并且就我的需求谈了他的看法,从他的表述中我发现他有认真看过我的需求。而且对我的部分需求从专业设计师角度谈了他的看法,感觉是一个很直接和犀利的人。因为我们的家庭成员鞋子多,他针对我们对玄关的要求,设计了一款既能满足储物又能把玄关和客餐厅隔断开来的真玄关。这一点我非常满意。
另一位就是YZF的Z设计师。去见z设计师的那天刚好是YZF的活动日,现场人山人海。可能确实客户太多了,从她的表述中,我觉得设计师并没有很仔细的了解我们的需求,而是一再强调她的想法。然后重点介绍了他们的材料和工艺。虽然这家公司实力很强,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确实太商业化了。因此果断的pass。
~~~~~~~~~~~~~~~~~~~~~~~~~~~~~~~~~~~~~~~~~~~~~~傲娇的分割线~~~~~~~~~~~~~~~~~~~~~~~~~~~~~~~~~~~~~~~~~~~~~~~~
小结:干货小仓库(技术分享)
实战经验tips:我是如何约谈设计师的?
1、如何考察设计师?
我认为考察设计师既像是招聘又像找对象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设计师以往的履历、案例以及获奖的经历,都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真正找到心仪的设计师,是要拿出找老婆的耐心的。因为设计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需要协助你把你未来的家从一个水泥毛坯房到硬装结束,到每一件家居用品的选择和摆放,配饰的运用,甚至是垃圾桶的选择,都要由他来把关!
在考察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需求、喜好、预算以及使用场景(使用场景,包括周一至周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两个人上班时间差不多,就需要考虑怎么设计卫生间才能同时满足两个人洗漱、上厕所的需求。比如做饭时候,西式和中式料理,你会使用到哪些灶具和厨具?比如我经常会发现自己会把买来的袋装食物放过期,原因就是我没有养成好的收纳习惯而且不关注保质期,那么我是不是需要在厨房专门开辟一块领域存放这类食物并且做好时间的分类?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剔除伪需求。什么是伪需求?就是一装修你有可能就觉得我家需要一个榻榻米一个浴缸,那么深入思考一下,榻榻米储物的时候要来回打开搬运时间长了东西都忘记了找不到了,所以榻榻米真的适合自己吗?自己真的这么勤快?还有浴缸也是一样的道理,使用场景和频率来判断是不是必须的东西还是伪需求)先整理明白。然后带着问题就可以开始约谈设计师了。
见面之后,可以先不着急看案例。先通过一两个细节问题,抛给设计师,看设计师怎么回答。然后我们可以在心里评估一下设计师的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他有没有从这个细节问题举一反三,找出其他延展性问题跟我做深入的交流。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的诚恳与否,或者生活经验的沉淀程度,以及是否会去告诉你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经验、细节,都可以作为重要的筛选因素。
1、设计师的分类。
目前装修市场上,设计师的分类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装饰公司的设计师。
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大部分都是以营销为主,受限于专业、生活压力等其他种种原因。他们到了装饰公司以后,先是了解一些产品信息和培训一些话术,如何有效跟客户沟通。前期会收取一定费用量房、做效果图,随后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会跟客户做具体交流,然后引导用户去消费,Z终促成客户下单。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设计师会协助你现场监工,或者陪你去买东西,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预算比较紧张或者对家庭装修品质要求不高的客户。
装修效果相对找施工队或者你自己做要好些。毕竟有些专业经验不是十天半个月的自学就能搞定。这个时候,设计师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可能不高,百分之30%,但是也比自己瞎折腾走歪路跑偏要好得多。
第二种,独立设计师。
这种一般是通过网络平台,微博等渠道去找到的。我建议是不要太过于关注设计师的效果图,效果图现在几乎成了招揽客户的手段,很多效果图甚至不是设计师自己本人的案例淘宝上想买一抓一大把,图纸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真正体现设计师素质、专业能力的还要看他的施工图纸。结合施工图纸,可以让设计师去描述他之前的客户情况,看他怎么把抽象的图纸信息变成非专业的沟通语言。询问他以往装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Z终如何给客户解决问题,用这种思路来判断设计师是不是适合自己家。
第三种,是专业软装设计师。
这种主要是针对精装修客户群体存在的专业类别设计师。目前来看,在武汉市场较少。我个人关注的几个优秀的软装设计师或者公众号,基本都是在北京上海的,在这里先不赘述。如果后期有需要可以添加。
本帖Z后由 拉斐尔在家 于 2018-7-13 20:2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