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一道夏天常吃的菜竟会引发一场悲剧!
7岁小女孩雯雯(化名),
抢救了一个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依然没能醒过来,
目前生命垂危。
7月28日那天,雯雯姐弟俩和妈妈三人均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妈妈赶紧带着雯雯和弟弟,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后发现,三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
当地医生初步怀疑是食物中毒。
原来,前一天(7月27日)中午,雯雯和妈妈、弟弟三人在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凉拌黑木耳。而黑木耳两天前就泡在水里,整整两天两夜。
三人当中,妈妈吃得Z多,其次是雯雯。弟弟因为不太喜欢吃黑木耳,只吃了几口,后来到了医院又吐出来一些,所以弟弟的症状Z轻,经过对症处理,已经脱离了危险。
但雯雯和妈妈就严重得多了,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他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人已经昏迷不醒。
7月31日,雯雯转入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治疗。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接近5000U/L(正常值小于50U/L),超出正常值将近100倍,还有严重的黄疸。
除了肝功能衰竭,雯雯同时伴有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衰竭。
从7月31日到8月8日,综合ICU总共为雯雯做了4次血浆置换,每次1500毫升新鲜血浆换入雯雯体内,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4遍。同时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尽可能清除毒素。
2017年7月,福州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28岁辽宁姑娘毕雪因为一碗泡了两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
2016年7月,温州董先生和毕女士夫妻俩吃了木耳炒鸡蛋中毒。董先生吃得少,症状轻,很快自行恢复。但毕女士中毒较深,先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后逐渐发展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抢救。
像日常生活中的干制黑木耳都可以放心吃,关键是黑木耳泡发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建议不超过2-3小时)。
黑木耳在水里泡发时间过长,就容易变质,椰毒假单胞菌会大量繁殖,这种特殊的细菌会产生一种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摄入这种毒素后,就会有致命风险。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尽管“椰毒假单胞菌”容易被高温破坏杀死,但是它所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却是耐高温的。
也就是说,一旦形成了“米酵菌酸”毒素,烧不死,煮不灭,人体摄入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达人体各个脏器,对各脏器造成损害。
更棘手的是,对于米酵菌酸,目前医学上没有特效药。如果中毒不严重,还有机会抢救,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已经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Z高的细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达50%以上。
臭米面。这是北方地区多见的一种食物。臭米面是将玉米、小米等粗粮用水浸泡发酵制成,风干后制成粉末,作为面条、烙饼等面食的材料。
玉米面。玉米面的原材料是玉米粗粮,不少追求健康饮食的市民,会选用玉米面为材料制成的面食。玉米面如果储存不当,受潮发霉后,也会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
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包括黑木耳和白木耳(银耳)。尤其是鲜银耳,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Z高的食物就是鲜银耳。
首先,黑木耳的泡发和烹饪需要引起重视,常吃的白木耳(银耳)也要引起重视。泡发木耳类食材,随发随吃,特别是夏季,Z好将木耳的泡发在冰箱进行。
其次,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出现上述情况时,别舍不得,要果断扔掉。
另外,目前市面上有鲜木耳售卖,消费者要仔细挑选,如有发粘、流水、异味,千万不能吃,如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针对夏季食品安全,还要做到砧板生熟分开、食材煮熟煮透、储存时间掌控,注意手部消毒卫生等。
民以食为先 ,食以安全为先,
夏季千万注意食品卫生和安全!
# 你家是否常吃黑(白)木耳呢?
夏天,关于食品卫生及注意事项,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跟帖补充#
欢迎大家来得意生活官方妈宝群探讨交流
备孕群、孕妈产检群、育儿群、二胎妈妈群通通都有!!
等你来撩~
想知道武汉Z新生育政策?想和三甲妇产医院专家面对面?
想要月子中心/母婴用品惊爆价
认准——武汉准妈妈
扫码关注微信号: whzhunmama
全武汉的准妈妈都在这里!
注:微信备注预产期+居住区域,广告党勿扰(例:20181227+汉阳)
想了解Z实用的育儿干货和本地母婴闲置消息?
先扫码关注奶瓶君,微信号:deyilama
就能拖你进群,聆听Z近育儿专家微课堂!
还有得意妈宝各大官方QQ交流群等着你!
入群请报得意ID及联系电话,非意粉不予入群~
之前已加群的请不要重复加群!
得意狗宝6群 预产5-6月:557531661
得意狗宝4群 预产7-8月:543760989
得意狗宝5群 预产9-10月:673299918
得意狗宝7群 预产11-12月:71389051
本帖Z后由 得意妈宝咖 于 2018-08-10 14:2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