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一大早,部门小群里有同事说她发烧了,由于网购的抗原还没有到货,要等晚上测了告诉我们结果,嘱咐我们最好跟自己的家人隔离。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又揪了一下。上有七十多的二老,下还有一个孩子,又没有肩膀可以依靠,我能怎么办?迅速跟女儿分开了房间,关上门待在隔壁房里,在家里戴上了口罩,静静等待同事的消息。
周日上午,没有等来同事感冒的消息,却得知办公室每天一起同进同出并在一个餐桌上吃饭的三个人都开始发烧,全身酸痛,陆续拿到抗原的他们,告诉大家他们都成了“两条杠”。
晚上,我和家里的老人商量,要不我自己去那边隔离吧?
妈妈说,我们不怕你的,随便你。
收拾好必要的东西,带了两盒药打包好,周一一早又去上了一天班。部门只剩下我跟另外一个女孩子,然后公司里也陆陆续续传来“某某某又发烧了……”的消息。
晚上回家坐车,尽量挑选一个人少的地方。姐姐在我们家群里问:你们最近能不能居家办公啊?我说还没通知。姐姐说,那你就请假吧……
其实年假还有七、八天,记不清了,有事才会请假,平常更喜欢规律的生活作息,工作虽然有很多烦恼,但是它也曾陪我一起走过人生艰难的低谷,永远忘不了那些一边含着泪水,一边干活的日子……
跟部门老大和人事小姐姐分别发了消息,先请了两天,边走边看吧。
晚上下班,回家拿了东西,妈妈还帮我准备了几天的米油和蔬菜,爸爸等在巷子口递给我,我拿了东西就出来了,妈妈和孩子站在阳台上远远地看着。
很快回到这个原本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家,开始了一个人的隔离生活。
因为反复的疫情,我们很久很久没有过来住了,这里中招的几率太高,封过好多次了,前一周还被封了五天。
回来先打扫卫生,抹了所有的柜子和桌子,拖了两遍地,水还是很脏。因为一直开着一些缝隙透气,灰尘也都不请自来。擦到厨房的橱柜,突然想起了那一幕:那一天,顶着冷雨寒风出门去定做柜门,我打电话问他,我想把厨房的柜门都做成白色,好不好?白色好看,但是就是不耐脏。他说都随你,喜欢就好。我继续问,那以后做卫生你要帮我的忙,好不好?电话那边传来了“哈哈哈”的笑声却没有承诺,也许他也有预感以后也帮不上我吧。
不知道是累了还是因为心理作用,坐下的那一刻浑身乏力。
烧了一壶热水,找了爸爸之前留在这里的一袋铁观音,冲泡了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双手捧着茶杯,身心渐渐暖和了起来。
好久没有看过电视了,打开电视,却发现看不了机顶盒,把所有的线都拆了一遍,然而并没有用。打了10000,小姐姐也是提示线松了,然后重复又操作了一遍,还是无用功。最后只好看网络电视,大部分让你看一个开头。算了,开着电视,是为了让这个家热闹一点,其他的都无所谓了。
接下来的每一天,平静,安宁而有规律。不用早起,睡到自然醒,起来做早餐、午餐和晚餐。因为以前工作的原因,披星戴月,很少自己做饭,除非一时情绪高涨,周末偶尔尝试。现在难得的清闲,不慌不忙做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愉悦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休假的第一天,公司就通知因疫情原因,一周居家办公,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除了做饭、吃饭,就是每天拖一遍地,作为居家唯一的运动,我要充分发挥它的功效。继而又盯上了房间里的窗帘,空调罩,几个房间一天洗一套。看着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窗帘,觉得这样的隔离也蛮有意义。
姐姐嘱咐说,不要洗了,别搞感冒了。妈妈也说:一个人在那拆装窗帘,又没梯子,摔着了怎么办?
确实,拆窗帘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只不过现在网络时代,什么都可以搜到解决的办法。站在垫了两层的板凳上,感觉有点摇摇欲坠。这多少有点像我们曾经的人生,很多这样的瞬间,你不得不抱紧你自己,考虑周全,接下来才能顺顺当当。
闲暇看看手机,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而来,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两条杠”,浑身酸疼,高烧,买不到药,喉咙疼,不能吞咽,失去味觉,咳嗽不停……朋友圈里传言这一句话:不发个朋友圈,这个毛病就不能好转。当然,这是大伙苦中作乐的戏谑。而我,一次又一次地陪着他们感同身受,难过却无解。
今天和第一波感染的同事聊了下,她全家老小,无一幸免,都经历了一遭,六个月的宝宝高烧了两天后退烧了,大人现在都停留在咳嗽这个尾声的阶段了。她开着玩笑说,终于不用再害怕了……
天晴的下午三、四点,冬日的阳光会透过楼栋之间的缝隙洒满我小小的阳台,我便带着这盆“小可爱”陪我一起晒太阳。我想,阳光除了给人温暖,更多的是希望吧。
傍晚时分,捕捉到一个即将滑落到八分山脚下的“咸蛋黄”。它的周围,映衬了一大片温暖而灿烂的霞光。突然脑海里想到一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昨天,孩子的二伯给我打了微信视频,他们一家都回到了宜昌,也都暂时在家隔离。我们彼此寒暄,相互打气安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嘱咐哥嫂都照顾好身体,他们叫我注意安全。挂断电话沉思,其实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亲情了,哪怕是来自他的家庭的一个电话,我都觉得如此地珍贵而又知足。因为孩子,我还是会一直维系着他们的这份亲情。
晚上,公司在统计感染的人员情况,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安排。问到我,我说有点轻微咳嗽,没有买到抗原,暂时也不清楚感染与否。下午,提前请了一天年假,计划周二去上班了。至于前面的路如何,一切交给时间,顺其自然吧。
今天周二,早起上班。还是喜欢这种周而复始有规律的日子。路上为生活奔波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殊途同归。早起的“鸟儿”们,一个个戴着严严实实的口罩,被包裹在厚厚的棉袄之下,企图将这挥之不去的病毒阻挡在身体之外。
没有堵车,很顺利地到了单位附近。行人三三两两,稀稀拉拉。周末两天狂风大作,道路两旁的梧桐叶、银杏叶被肆意地摇曳下来,林间的人行道上弥漫着秋天的味道。如果岁月有声音,听,此刻的ta,又在轻声地说着什么?
经过一家药店,看到门口有两个人在排队买药,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有抗原,而且家里一点儿童退热药也没有,抱着试试的想法,也静静地排在他们的后面。依稀听到,都是在买退烧药,因为家人高烧不退,好在现在布洛芬的投放也越来越多了,能够买到的概率变得更大。布洛芬,以前似乎在广告里有听到过,直到前几天跟大学同学聊天,才知道它就是陪伴了我们整个学生时代的“芬必得”(布洛芬的一种)。不知道啥时候,治疗痛经的药物也成了一药难求的退热药香饽饽了。现在特别害怕想起这个词语,因为整个回忆都弥漫着痛苦、汗水、苍白和死去活来的气息……
女人为什么会如此坚韧?可能因为她们在成长的路上,除了要跟男性在学习、工作上平等竞争外,还要为家庭、孩子付出更多更多的汗水,以及被生理上的折磨摧残了一次又一次吧。我突然想到了抖音上的段子,如果男人阳了,只能躺在床上,大声喊着“哎呦呦”才能好,女人会吗?
一阵寒风袭来,我刻意地往后挪了几步,不管如何,现在只有自己照顾好自己了。不多久,就到我了,店员很周到,告诉我抗原测试纸每天都很有限,一般到货往顾客群消息一发,很快就被买光了。然后她拿出一盒小孩的布洛芬混悬液,拆出其中的一小瓶递给我,很耐心地解释到:买一整盒也贵,而且四瓶一般也用不完的,一小瓶足够了。看到熟悉的厂商的名字,突然内心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尽管,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今天到岗的人不多,周围安安静静,部门来的还是我和上次那个女孩。昨天有刚刚恢复的“杨康”们来上了一天班,下班的时候感觉身体有些吃力,今天都申请居家了。窗台上的花儿们有些许憔悴,但依然倔强地守候。赶紧给它们喂饱了水分,去掉了枯黄的叶子,稍作修整,一切又看起来欣欣荣的样子了。
工作群里有同事call,然后迅速帮他处理了一点小事情,因为是月中,自己的活也不多,最主要是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来,节奏就慢了下来。不紧不慢,做了一些日常的事情,并备份资料。快到四点,有同事打来电话慰问,叫我们早点下班,避开晚上的下班高峰。工作日的一天,即将这样安静地结束了。
如果岁月有声音,ta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