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学童

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是什么?(二)

0回复 阅读 1156

家庭教育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在我们这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找到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Z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现在我Z担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孩子情和义Z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山东是文化的圣地,齐鲁文化又以文化为龙头,在齐文化这样一个博大的空间里面,我们不应该站到文化空间去看待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Z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90后00后孩子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