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学童

【幼小衔接】get好知识,get好习惯

1回复 阅读 574

一、知识点

1. 拼音

孩子从一年级开学就开始学习简单的拼音拼音是语文的起步,掌握了拼音孩子们才能开始语文的走路,再慢慢地过渡到拼读。拼音的学习上,入学前不用要求孩子过多的掌握拼音的书写,但是当拼音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Z好要能认识、能读出来。

2. 数学

老师建议家长平时带着孩子从生活中学习数字,让孩子对数字有一种数感,要从孩子点滴生活中去培养这种感觉。幼升小对于孩子的加减法没有过多的要求,因为从小朋友踏入小学生活,Z先接触的是数字,慢慢才会学习简单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Z先认识的是数字,慢慢地等孩子们适应了小学生活,才会学习到数字的加减,而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对于加减法的认知和接受也变得不再困难了!

3. 识字量

孩子识字,应该是从小培养的一种习惯,从阅读中识字。孩子在上学前会出现一个指读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在读故事的时候有意识的去指读,比如遇到老虎是山中之王的这个“王”字,老师就会告诉孩子这就是妈妈的姓,妈妈的名字第一个字就是王。这样孩子在平时的亲子阅读中,慢慢地掌握一些基础文字。

二、生活学习能力

1. 生活能力

孩子的生活能力,应该是家长们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的一种习惯。家长应该从平时的生活点滴做起,在生活中教会孩子整理,比如玩完了玩具要将玩具收拾归位,而不是随意地扔那里,这样的培养会让孩子在入学的Z初阶段,就可以将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简单的举个例子:孩子的鞋带在学校开了,孩子不会系,如果这时候老师不帮忙,你的孩子会不会被鞋带绊倒呢?孩子的衣扣开了,不会扣,如果这时候老师不帮忙,你的孩子会不会着凉呢?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还是需要家长提前去培养的。

2. 学习能力

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去做一件事,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因为孩子小,幼儿园的课时一般都在半小时,而进入小学生活,课时提到了45分钟,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认认真真的坐在那里45分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孩子幼升小需要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对于已经入学、刚上一年级的孩子,Z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上学有认同感、尽快进入角色。

三、习惯的养成

1.提前预习的习惯

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Z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

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间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主动识字的习惯

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Z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地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形式,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颖,记忆的效果越好。 

4.经常阅读的习惯

孩子有阅读愿望时,家长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孩子幼儿园学过歌曲的歌词,或是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再或者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

家长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家长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本帖Z后由 心合行易 于 2014-11-12 11:09 编辑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