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吱抚摸多拥抱,触觉安平不急躁
触觉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触觉系统是个体Z大的感觉系统。皮肤有多种不同的感受器,接受触摸、压、冷或热、疼痛以及皮肤上汗毛的拂动等感觉。触觉系统是个体在母体内Z先发展的感觉系统,当视觉和听觉系统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触觉系统已经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了,因此触觉对整个神经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出生过程中胎盘的包裹、子宫和产道的收缩以及出生后吃奶、穿衣、吹风、洗澡等都不断为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促进个体的正常发展。
医学研究的结论是:触觉性接触可以增加迷走神经的活动,增加机体的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婴儿对疾病有抵抗力。通过按摩,可促进婴儿的肌肉的协调使全身舒适,孩子易安静入睡。通过皮肤的抚触可改善皮肤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弹性。实验证明,经抚触的新生儿奶量摄入高于对照组。抚触可以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胰岛素、胃泌素分泌增加,使奶量摄入增加,从而促进体重的增长。因而,抚触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刺激消化功能,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从而促进婴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触觉统合失调,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防御过当)或触觉迟钝(防御过弱)。
触觉防御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出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喜欢固着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喜欢保持原样和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怕人、远离别人;害怕拥挤、拒绝排队;胆小、害羞、缺乏自信;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怕风吹(空气流动会使得其汗毛拂动并产生痒痒);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挑食偏食;吃东西秀气或包饭;用指尖拿东西;个人空间太大、对不经意的碰撞敏感甚至会反击;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难专心、大脑动荡不安等。这种儿童的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争吵,攻击性强。
触觉迟钝的儿童一般反应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还表现为粘人,喜欢搂搂抱抱、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摩;总喜欢摸别人的脸或某个玩具、卧具等,否则不肯入睡;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细微分辨能力差;发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识,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对打骂不在乎,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等。
导致儿童触觉失调的原因除了保胎、孕妇缺乏运动使得孩子很少有甚至没有机会与胎盘内壁接触而失去早期学习机会导致触觉防御外,羊水过多的母亲,尽管自己运动较多,但由于孩子在更多的羊水保护之中很难有机会与胎盘内壁接触,胎儿失去诸多必要的触觉学习机会导致触觉防御。相反,羊水过少的母亲哪怕是轻微的运动,胎儿都有可能与胎盘内壁产生接触,胎儿触觉学习的机会过多导致触觉刺激的“饱厌”现象,胎儿不再对类似刺激做出反应,导致胎儿触觉迟钝。
剖腹产胎儿没有经历宫缩的挤压,不能从狭窄而屈曲的产道娩出,这就剥夺了孩子Z原始也是Z重要的触觉学习机会而导致儿童触觉防御;孩子出生后如果不是母乳喂养,也容易导致儿童触觉防御,因为在母亲哺乳孩子时一般都会不停地抚摸轻拍孩子,孩子不断地运动口腔,通过包卷母亲乳头致密组织和乳晕获得大量的口腔触觉刺激,因此母乳喂养也是儿童触觉学习的重要途径。而非母乳喂养的儿童则没有这些触觉学习的机会——哺乳者一手抱孩子,一手拿奶瓶(为了防止呛着和不影响牙床发育一般需稍微向后拽着点),没有第三只手再为孩子提供触觉刺激了,况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奶嘴都比较光滑、细腻、单孔,无法与富有弹性与张力、既不粗糙也不细腻、多孔的母亲乳头相比。
如果孩子出生后缺乏搂抱、抚摩、轻拍,也会导致触觉防御。人类普遍存在着皮肤被触摸的需要即人们常说的“皮肤饥渴”问题。儿童成长过程中除了“饮食饥渴”必须得到解决之外,“皮肤饥渴”的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严重缺乏会导致死亡,许多二次大战后孤儿院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正常的个体每天需要11个拥抱,否则就会产生情绪情感问题(因为西方抚育文化中强调亲子分床而睡,小时候没有被抱够,长大后相互拥抱以便补偿);传统的东方育儿方式与西方相反,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父母睡,父母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搂抱、抚摩、轻拍等触觉刺激,所以长大彼此见面后一般都非常强调保持“个人空间”与矜持。而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盲目向西方儿童抚养模式靠拢,孩子一出生就“分床”而睡,结果导致孩子触觉防御。
有些看护孩子的祖辈由于害怕“意外”,特别强调安全,延长“襁褓期”、过度保护,这不让摸、那不让碰,这里有细菌、那里太脏……从而使孩子错过触
觉敏感期。如果父母抚养孩子比较粗放,如婴幼儿内衣不够柔软、用洗衣粉洗孩子的内衣、穿之前没有搓柔软等,则会导致孩子触觉迟钝。
触觉在人类感觉系统机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胎儿在胎内的感觉体验,出生时通过产道的感觉体验,出生后与外界的温度、事物、以及和他人皮肤接触的感觉体验等,对提高胎儿和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稠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手背及前腕部和正常的环境相互作用接触Z多,是触觉防御Z小的部位;而身体的腹侧部、颜、足部位对刺激敏感,触觉防御大,往往是难以接受摩擦训练,因此是否要摩擦,使用何种工具磨擦,不要强制进行。对于这些敏感的部位,可使用绕上骆驼毛的电动旋转轴辅助进行磨擦,使产生的刺激轻快而舒适。
根据临床观察,磨擦口腔周围皮肤对孩子触觉的正常发展以及语言的发育都有益处。另外,还可以让孩子进行皮肤刺激的游戏,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抓痒游戏、涂料游戏、吹风机游戏、抓砂、草坪上的裸足游戏等。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分钟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也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而确定合适的时间。
除了专门的家庭训练,家长还要注意平时多爱抚孩子,摸后背、亲脸等,为孩子提供干净自由的活动空间,应用好洗脸、洗澡、梳头的机会,给孩子毛毛玩具、用感统刷刷手脚、进行关节推拿、玩咯吱游戏、玩挤压活动、玩“擀面”游戏、做“夹心馅饼”、玩钻洞游戏以及与父母同床睡觉等都有利于促进儿童触觉的正常发展。
附:快乐的奥秘
果果笑得很甜,羞涩中带着自信与纯洁,爽朗中带着稚气与童真。
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早晨起床钟点前5分钟左右,我都会到他身边,一边轻声说些话,一边用手轻抚他的头发、脸庞、后背的肌肤,直到他睁眼看我一眼为止。一般说话的内容包括“儿子睡得多香呀!”、“爸爸的乖儿子马上就起床咯!”、“孩子好辛苦!”、“为了学习不得不早起!”、“喔喔喔,公鸡叫;小朋友起得早!”……一般果果会在半梦半醒之间享受父爱,有时或许太累会迷瞪着嘟囔“再睡一分钟!”、“等会儿,梦里的游戏马上就轮到我了!”
快到起床时间时,我就会声音稍微大些宣布:“我数一二三,若不起床就咯吱啦!”接着数一二三,手放到嘴前作出“哈、哈”马上就要咯吱的声势。有时果果会一骨碌爬起来,以胜利者的姿态赶紧穿衣;多数时候果果会故意赖着,等我去咯吱,我随他的愿。果果在躲避和防御咯吱中全身肌肉紧张,大脑迅速处于兴奋状态,在笑声中开始他的一天!
果果很喜欢这种起床的方式,平时再忙,我也绝不放过这个与儿子天伦之乐的幸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