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育儿

孩子挨打,到底要不要教TA还手?

2回复 阅读 420

前阵子,网络上很流行一篇文章,浓缩成一句话,大致就是:“孩子,谁打你,你就打回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方法,但绝对不是个好方法。

那么孩子被欺负了,被打了,大人到底该怎么办呢?今天的文章,就结合微信后台的类似问题,再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孩子若是自身没有出现情绪问题父母不必干预

我家孩子一岁半,上周末我们带她去儿童乐园的模拟超市玩,孩子玩得非常高兴,不停地推着推车捡各种蔬菜水果,然后推到收银台扫码……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小男孩,跟我家孩子差不多大,一把抢过扫码枪。我家孩子当然不愿意了,冲过去就抢。小男孩急了,伸手就给了我家孩子一个耳光。

见到孩子被打,我急得大喊“别打”,急忙想要过去拉开他们。我家孩子一开始没有反应,我大喊之后,她马上咧嘴哭了,还手快地伸手还了对方一巴掌。Z后,两个孩子都大哭起来,我们几个家长也都十分不好意思,只好互相道歉之后匆匆带着孩子离开了。

说实话,我和孩子爸都没有这方面的应对经验,我想知道今后孩子之间再发生类似冲突,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处理呢?另外我还有一点疑惑,孩子被打好像没什么反应,却在我喊“别打”之后动了手,是不是我的话起了反作用?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做?

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在一起玩耍,偶尔发生争吵、打闹是十分正常的,只要孩子开心地投入其中,且没有出现情绪上的问题大人完全可以不用干预。上面这位妈妈的求助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正是妈妈激动的情绪反应诱发了孩子的哭和还手行为。

很多父母十分担心,“不管不是任由孩子被欺负吗?这样孩子不是很容易受伤/吃亏?”“我家孩子那么弱小,那不是一直会受欺负?”其实孩子本身并没有“吃亏”“不吃亏”的想法,这些想法更多的是父母灌输和赋予的。

仔细观察两个孩子的相处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是通过不断的肢体接触来交往的,如通过推、攘、抢、夺等,来试探摸索人际间的距离、边界甚至底线。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不打扰孩子社会化的探索,在一旁保证孩子基本的安全即可。

至于父母所担心的“怕孩子吃亏”,其实关键在于平日的教养过程中。平日里,父母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允许孩子表达、做决定的权利,教会孩子区分边界,这样养大的孩子,就一定懂得在必要的时候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利。

譬如罗静老师曾讲过她家开心的例子。罗老师不曾刻意教开心如何解决社交冲突,只是在开心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永远保持一定距离,待在一边。开心却自己发展出了一种应对打人的孩子的策略,那就是跑——距离想要伤害自己的人远远的。谁说这不是一种适合孩子自己的好方法呢?

父母的干预越少,孩子们的智慧就越多。

可惜的是,实际教养中,有的父母本身奉行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总是呼来喝去的,一点儿也不尊重孩子。再或者,有的父母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外受一点委屈,总是告诫孩子对方打你一巴掌,你就得还他两巴掌”。

这类教育很值得担忧。教育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呢?

长期被父母打压、暴力相对的孩子,极有可能变得胆怯,缺乏安全感,自卑、无助,害怕向外探索。这样的孩子,Z后甚至连基本的反抗都学不会。

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会认同暴力,恃强凌弱,遇事就用拳头解决,打不过就甘受欺负,并认为理应如此。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在外头磕磕碰碰,甚至头破血流。

父母孩子问题的调解者而非参与者,需客观解决问题

父母不要随意干预孩子们的社会化,不仅对孩子有好处,其实对大人有时候也是有好处的。

比如一位父亲发来信息说:

昨天下午,我家孩子跟邻居家孩子一起玩儿,玩着玩着,两个孩子就扭打在了一起。我从看到他俩搂一块时就过去拉我的孩子,试图阻止他俩别搂那么紧。我刚分开俩孩子对方孩子的爸爸就过来一把扯起我家孩子,然后往一边推。

事情发展得太快,当时我有点蒙,我孩子也不知所措。两个孩子是一个幼儿园的,我们两家也是邻居,平时都很熟,两个孩子关系也很好。本来孩子闹着玩,大人不应该参与,但我实在气不过他的行为,就说了一句,“推什么推?!”结果对方火了,“怎么着?就许你家孩子欺负人啊。”说着他还推了我一下,说实话,我心里很窝火,但看孩子都在看着,就忍下了,带着孩子离开了。

我想知道的是,孩子间发生冲突,大人怎么处理?对方家长那么不讲理,今后要不要禁止我的孩子跟他家孩子玩?

看这位父亲的问题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则《父与子》的漫画: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发生了争执,各自找来了自己的父亲调解。谁知,两个大人反而争执不下,并大打出手,反观呢,两个孩子早已开心地又玩到一起了。

这很好地说明了两件事,一个是,孩子之间发生争吵很正常,而且孩子情绪转变得很快,一会儿就好了,且他们是不大记仇的,过后又会玩到一起。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将争吵视为游戏的一部分,他们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是,大人往往很容易将自身的情绪代入到处理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因此会产生“吃亏”“是非对错”的观点,总想要争个是输赢对错,于是就有了争吵。

所以,大人不干预当然是Z好。可也许你会说,有时候孩子们发生争执了,的确需要大人调停呀,那这个时候怎么办?

一般而言,当孩子出现打闹等行为,父母介入时一定要公平对待,对事不对人。父母要做的是孩子问题的调解者而非参与者,要理智并客观地解决问题

首先是分开争执打闹中的孩子,检查孩子的身体,看孩子是否受伤,这样做是作为监护人第一首要做的事。父母这样做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孩子展示“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教给孩子即使是在玩耍时也要注意自身和对方的安全。孩子受了伤,父母要第一时间及时处理。若是自家孩子的过错导致对方受了伤,父母不能推诿,要积极配合解决。父母的积极处理方式和正面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并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情绪,接纳他们当下的情绪状态,并引导孩子发泄和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安抚,也更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然后,父母再帮孩子们分析当时发生的事,并引导孩子思考遇到此类问题时如何做会更好,有没有更恰当的方式解决,当下能做些什么,并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孩子

对于大人来说,其实只要父母一方的解决方式客观得当,对方大人也会心悦诚服的。即使是对方胡搅蛮缠、不通情理,只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能心安了。

孩子因为“被打”出现情绪困扰时,给孩子心理支持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的男孩4岁了。打从开始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这孩子身上的伤就没断过。孩子看起来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只是有时候被打疼了,情绪会低落。这位妈妈为这个事情没少忧心。

值得敬佩的是,她既没有一怒之下教孩子“谁打你,你就打谁”,更没有因此阻止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儿。而是陪孩子看那些富有力量对抗的绘本,或者干脆给孩子编故事。故事的背景常常是这样的:

你的面前站着一个恶狠狠的人,不让你回家,你怎么办呢?

宝贝,这有一条黑暗的路,你必须要走过这条路……

现在,我们要讲一个你自己的故事,你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去消灭一头凶恶的怪兽……

故事的结局,总会在妈妈一步步的引导下,让孩子战胜虚拟的敌人。而当孩子表现出退缩的时候,妈妈从不嘲笑。她甚至告诉孩子,自己曾经也很胆小。

除此之外,妈妈还会多营造机会,让爸爸陪孩子玩力量对抗的游戏。说白了,就是“打架”。经常地,爸爸会被孩子打败。然后孩子就会兴奋地哈哈大笑。

后来,这位妈妈告诉我:现在,他仍然不是一个强悍的孩子。但是,当别人有伤害他的动作时,他能够自己大声制止,或者走开。他开始会按照自己的判断,去选择和谁一起玩……

我相信,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像一个真正的男人一样有担当,又有智慧。

综上,面对孩子“被打”,父母千万不要单纯陷入“要不要教孩子还手”这样一个局限的维度中去,因为我们很容易会被“护犊子”的情绪绑架,而看不到更好的方法。

需牢记:在孩子们的冲突中,父母的Z终目标,是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为此,父母必须要学会尊重孩子,爱孩子。平日里看见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小冲突,Z好信任孩子能够处理得好,把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还给孩子自己,唯此,孩子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冲突解决之道。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