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周刊:除掉货币贬值等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反应在居民身上,应该是怎样的情况?比如,按照我们国家目前GDP的增长速度,居民的消费情况应该有怎样的增长?还有,我们确实物质富裕了很多,但精神越来越贫乏,很多人认为现在不如过去更有幸福感,您认为我们的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刘植荣: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反应在居民身上就是“同步增长”,或者说是“包容性增长”。ZF每年忽悠GDP增长9%、10%,可百姓却没感到自己的生活有这么大的改善,百姓不仅要问:增长的GDP都跑哪里去了?
中国2009年的人均 GDP世界排名第99位,可我们的Z低工资却排在第158位,Z低工资标准显然与经济发展不相称,人民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他们却没有因此受益。世界Z低工资平均是人均GDP的58%,中国Z低工资只是人均GDP的25%,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联合国把日生活支出 1.25美元划为赤贫线,2 美元划为贫困线。中国每个劳动者赡养的人口数为1.72个,普通劳动者家庭的人均Z大生活支出为4698元,也就是平均每天12.87元,按2007年底的汇率合1.73美元,也就是说,中国90%的人生活在联合国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即使这样,我们的食品类生活消费也占收入的很大比重。欧美人挣100元只拿出5元购买食品,我们挣100元要拿出40元购买食品。如果还在温饱线上挣扎,那能有幸福感吗?
我们现在搞的是外向型经济,也就是用中国工人的血汗养活着外国人。在美国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要比在中国国内买还便宜,好多人不理解,怎么把商品不远万里运到美国反而便宜了?这就是我们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作祟,中国用财政补贴美国人消费。中国人到美国旅游买中国制造的商品,回国时海关还要收高额关税。中国出口的廉价商品换回来一堆美元,因为美元在国内不流通,就印七堆人民币投放社会,造成人民币对中国人民贬值,对美国人民升值,中国物价上涨,美国物价下降,中国人民在艰难度日,美国人民却在偷着乐。
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是GDP,而是公民的钱袋子,要看GDP是跑到权贵那里去了、被贪官带到了国外,还是跑到公民的腰包里去了、用在国内消费。中国平均每个外逃贪官卷走一个亿!世界许多国家都为公民分红,因为国有资产盈利是全体人民的,要把盈利分给全体人民,中国百姓什么时候得到过国家的分红?
当然,生活不仅仅是为了钱,也不仅仅是为了房子和车子。生活是艺术,是乐趣,是享受。虽然每个人对享受的理解不一样,但不管怎样,必须让百姓各得其所,必须让百姓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都是基本人权。
据《广州日报》的报道,1977年女工汤玉莲在银行存了400元钱,33年后,汤婆婆连本带息共取出835.82元。1977年,这400元可买一套房子,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50瓶茅台酒。现在,取出的这835.82元连一平方米的房子都买不到,仅能买420斤面粉,69 斤猪肉,40盒中华香烟或1瓶茅台酒。这就是百姓的感受,公民的存款利息和加薪没有物价跑的快,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也总感到生活吃紧。
按照社科院的报告,中国的住房自有率超过90%,而欧美国家一般还不到70%,我们能说欧美国家的生活没我们有尊严?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往欧美跑?怎么没听说过有欧美国家的公民偷渡来中国?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欧美国家那些没有房产的人有的不是自己买不起房子,而是他们的住房观念和生活方式与我们不同。我调查过,欧美国家的人有的认为拥有房产很麻烦,要缴纳房产税、保险、卫生处置费等费用,还要定期维修,将来还有遗产税等费用,不如租房住省事。再有,外国没有户口限制和歧视,人们可以自由迁移,到哪里孩子都能上学,没有择校费等杂费,这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房产,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租房住。由于他们的房价比较稳定,房租也稳定,占生活开支的比例不大,对一些人来说,也就没有买房的必要。
我Z后要强调的是,幸福感来自于公平。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社会再富裕,如果收入分配不公,少数人幸福了,多数人则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财富分配失衡了的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社会是个共生体,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穷人,那它也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在欧美国家,人们对开豪车招摇过市是嗤之以鼻的,人们追求的是平等,不但是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也是经济权利上的平等。正因为如此,欧美国家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超过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采访美国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时,发现这位部长的邻居竟是水管工和超市营业员,他们住一样的别墅,上下班互相亲热地打招呼,这让小崔感慨不已。我想,美国水管工和超市营业员过的就是体面生活。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