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小编良心推荐——新版《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出版上市!解禁10篇被封存内容!

18回复 阅读 6511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7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得意小助手 为人民服务

第一部分:关于高铭

1. 很多读者对您很好奇,甚至有人在网上问您是不是精神分裂,也有人特别想要您的联系方式,心情非常急切的想要跟您聊聊。在这五年间,您有没有亲自跟读者交流过?会讨论书里的一些观点吗?有没有对话过什么读者是让您比较留有印象的?

有,当然有没有的话也太高冷了(

记得在几年前一个读者告诉我,她一口气看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之后不顾一切的找到自己的男友,拉着他坐在窗边滔滔不绝的说了两个多小时几乎没停。之后她的男朋友摸了摸她的头,问道“你疯了吗?

她说:“我原本就是疯的,只是我压制了太久!

其实,我们原本都有一颗疯狂的心,我们从来就质疑一切,我们对未知从未满足过,我们几乎每天都产生出各种各样古怪的念头,我们总是不停的问着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比猫还要好奇那些神秘的东西。只是,直到有一天,我们学会了压制。

压制住了吗?怎么可能,因为我们本质就是这样的。

终有一天,总有那么一个痛点,会让我们放弃掉成年之后学会的压制,心底的那些一股脑抛洒出来,像个初识世界的孩子那样,瞪大双眼放肆的哭,痛快的笑,心无旁贷的认真摆弄着自己所感兴趣的一切,并且睡前满怀热忱的期盼着每一个明天。

因此,每当有人问过希望读者看过《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获得什么的时候,我的回答恰恰相反:我不愿让这本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正相反,希望读者能忘掉一切——人生若只如初见

 

2. 有句话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其实产生任何思想和哲理的驱动力,都源自于人类想了解自己、世界以及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沉淀五年回头再看,您与精神病人接触之后所获得的感悟,是否达到了Z初您因为好奇而开始做这件事时的设想?

我说Z初并没设想你信吗?

Z初我真的没啥设想,假如你看过《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完全版》后记你会发现,其实在接触第一个患者后我几乎就放弃了,因为当见到后我发现他们和我想象中,以及和我从事过精神病科医生朋友那里听来的完全不一样——至少看上去不一样——没有灵性,没有智慧,没有光环,只是呆滞与冷淡。所以Z初我完全没有时间设想什么。

当然,好奇是肯定的。

但那份好奇也仅仅停留在好奇的表面,因为我并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刚刚说了,第一次失败后,当时我就以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是这样。

 

3. 一个人遭遇的创伤、郁结的沮丧,都会经由时间慢慢缩成一块小而硬的石头藏在意识的某个角落,一旦触及就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您编译过《人人都能梦的解析》,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一定有您自己的见解。您会如何看待一个人无法彻底传达压力、困惑、迷茫、不解、纠结后形成的心结?如果您愿意,您能够就您的经验给有这样心结的人一些建议吗?

我真的非常非常希望能提出什么建议,实际上对此我无能为力,否则人人都能成为优秀的心理医师,不会有心理问题而产生的精神病人了。

至于我的个人经验完全可以无视——因为经验在这里是辅助专业知识用的,而不是随便聊聊就OK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只有针对性的建议才有疏导作用,范本通例在这里没实际价值。这就好比学车一样,为啥驾照要分类?因为各车种之间的差异化。所以请原谅的确没有办法给出建议。如果非要说,只能是“不要斤斤计较啊,放宽思维啊,多看看蓝天啊(霾的情况下),多出去走走啊”一类的,仅此而已。

 

4. 曾有精神科医生,因为长期与精神病人接触,Z后精神崩溃。你对自己有过这种担心吗?你身边的亲友又是如何看待你的这种研究行为的?有对你“避让不及”的情况发生吗?

没崩溃过,因为我是有选择性的(接触精神病人),同时我专注的也不是病理和患者本身,而是他们的角度与观点,所以这点上我没啥压力,能聊就聊,不能聊就不聊。医生性质不同,动机不同,所以不会有什么崩溃问题。

我身边的亲友当时没人知道。因为我一个人住,那阵也没女友(顾不上心思忙“爱好去了),所以没有“避让不及一类的情况。几年后有知道的,Z多就是惊讶之余问问,除此之外没啥了。有趣的是当成书出版后反倒一些原本知道的朋友会问的多一些,而且某种程度上都是读者才会问的问题,这点倒是让我很惊讶,所以“避让不及)。

 

5. 有人认为你的故事都是在美化甚至神话精神病人,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我们普通人日常所见到的精神病人,比如有精神问题的流浪汉,一些患了精神疾病又生活在正常社会的人(如新闻中经常看到的打骂家人、邻里的间歇性复发的精神病人),是否也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

Z初也看到过有人说我在“刻意美化精神病人”的问题,每当这种时候我就很纳闷——不信你去找一些患者聊聊嘛,真的就是那些奇怪的角度和观点。后来我才明白,很多持这种观点的朋友并没真正接触过精神病人,至少不是我这样专注于他们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只是看到精神病人的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其他方面了,所以就会产生了这种认知差异。也所以慢慢对这种说法“习惯就好了”现在想想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并没有刻意美化他们,只是展示他们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必须承认的确和我们不大一样)。至于其他的对我来说不是重点。

新闻中那些患者是相对比较极端化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在新闻中。那一类的(患者)我接触很少,说过了,是有选择性的接触,选择那些可以、能够沟通的,而非精神病科医生那样,无选择性的大面积接触。

 

第二部分:关于新出版的图书(完整版)

6. 一本关于精神层面的、探索内在的书,应该有很多文章比较难通过审核。出版社反馈过来的、文章不能通过审核的理由一般都是什么呢?此次《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完整版)》虽然增加了10篇新文章,但仍然有一篇叫《杀戮动物》的文章未能过审,这篇文章被禁的原因是什么?在您看来,这篇文章是否不适合让大众读到它呢?

有些文章为啥不能通过的问题,请咨询出版社而不是我(笑),因为我不负责审稿。所以这个我真回答不了,一定要我说的话,也只能老老实实告诉你:sorry也不清楚。

杀戮动物那篇应该是三观不正吧?大概吧不要刁难我,真的这个要去问出版社审核人员的。

 

7. 这10篇新作当中,让我印象Z深的是《人间五十年》,文章中的老者说:人间一世五十年,我不愿为了完成活着而活,我愿为了梦想而活。这句话对于人生的意义给出了一种特别好的诠释。与这位老者交谈时您听到这句话的第一感受是怎样的?还有《生命之章》这篇文章,那种用宏大到超出自身所及的视角去审视生命的欲望,我想很多人都会有,与这位患者聊完之后,您是否也会有这种欲望?

《人间五十年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