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又名江城,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高校数量中国第二,然而毕业后,绝大多数去了别的省市,武汉很难留得住互联网人才,而这些人才都绝大多数对武汉几乎没什么留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大概调阅了一些数据,发现有一部分原因是,武汉没有特别大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杭州的电商氛围,武汉说的上的仅仅叫的上名的就几个。就连笔者的一个程序小伙伴也飞往了深圳,为什么武汉本土就是比其他城市发展慢呢。
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人才,融资环境和ZF的支持,以及著名企业的聚集效应和环境。武汉的人才优势虽然很大,但是现阶段是留不住人才。往往在很多企业,薪资低廉,这么多大学生,把城市的竞争加剧,工资进一步的压低,看似很小的问题。
从一些互联网从业者,比如武汉某行业互联网从业四年的叶东升口中说出“武汉本地的实业者居多,互联网不是没花过大价钱,但是往往都是权利在老板,本身不懂互联网但不放权的比比皆是,大的投资者都在别的城市,想找个投资的人都没有。”这种现象不知道在其他城市是否存在。
而武汉注重实体行业,互联网行业也只是陪衬而已,虽然有某鱼和一些互联网城市陆续聚集光谷,但是仍然没有大批量的大企业入驻。
在其他城市,互联网的沙龙活动经常有,而在武汉几乎没有交流,大家都是各干各的,互联网气氛也就基本上处于零的状态,没有氛围,大家都也无法成长。
再说说企业环境,在武汉有些名头的企业我不敢乱说,只能说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遵循相应的福利,武汉几乎很少有企业或公司能够按照薪资标准来给员工正常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基本上都是Z基础的档位,签合同的时候合同上写的薪资是武汉Z低的薪资标准,对应的是你Z低的社保标准,因为合同要到人事局备案,当然,这些我们都习以为常,都觉得无所谓,而我们的要求只是你只要给我交就行。换了北上广如果这么做,有投诉渠道,因为北上广买房买车卡的严嘛,而武汉呢?上哪里投诉?
以前拜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湖北为何消失在中国互联网版图》,里面提到过一个观念:“中国5个互联网大佬,湖北人就占据了2席。湖北系在互联网圈如此成功,以至于有说法是,湖北人统治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在总理都谈“互联网+”的时代,荆楚大地却难有一家能拿得出手的互联网企业,这形成巨大的反差。多位在外地打拼的湖北人均说,回去只会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什么会现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呢,主要是两者的价值观难以融合,互联网从业者常常是以用户需求的出发来开发以及衍生,而老板的思维是以项目为主导,流水化作业。武汉的互联网从业者抱怨找不到正规的公司,而公司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因此互联网在老板的思维中,就沦为了骗子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