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里,总有一首童谣。“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月亮粑粑,肚里坐个嗲嗲”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走得再远,乡音不改。长得再大,童年难忘。能将乡音和童年勾连在一起的大概只有一样东西——童谣。 谁小时候没有听过童谣呢?奶奶哄孙子孙女睡觉时会唱童谣,小孩子们聚在一块游戏时也会齐唱童谣,听着听着,不会唱的也自然会唱了。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童谣,例如广东有家喻户晓的《月光光》《落雨大》,湖南则有极具代表性的《月亮粑粑》《月亮走 我也走》等。这些童谣为谁所作,已无从稽考,总归是口耳相传至今。但无论何地童谣,都需用当地的方言来唱读才得其韵味,知其妙趣。儿时学唱一曲家乡童谣,是语言发育中的自然行为;大了再吟唱这一曲童谣,则是对故土的深情致意。但在文化剧烈变动、方言备受冲击的当下,会唱原汁原味家乡童谣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少。倾耳听去,儿歌依然在唱,童谣却近乎一种文化遗存了。有些东西Z好不要消失,例如方言,例如童谣。怎样让古老的童谣延续生命,为今天的孩子所接受呢?艺术家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童谣变成绘本。
《麻雀生蛋粒粒滚》是湖南益阳、长沙等地流传的一首童谣,其情节为将要出嫁的麻雀妹子打发哥哥去帮她置办各种东西,买粉、买麻、买笔……跟大多数的童谣一样,它不讲究逻辑上的连贯,而是为了追求韵脚的统一而连续转换叙事。《麻雀生蛋粒粒滚》全篇一共押了9个韵,两句一换,而且韵脚的顺序一正一反,形成对称:前半部由“gun”依次到“jiao”,后半部又由“jiao”倒回到“gun”。回环往复,朗朗上口。
《青蛙笑翻了》是一首相对生僻的湖南童谣。名字虽为“青蛙笑翻了”,但主角并不是青蛙,而是一群在外摘野果的小伙伴。在书中,这群“小伙伴”是五只小兔子。兔子们先后摘了杨梅、葡萄和莲蓬,但每一次总有一些果实不小心掉落出去,然后被其他动物捡到,它们捡到果实都高兴得笑翻了。Z后荷塘里的青蛙捡到了莲蓬,也笑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