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过婚的人,有多少个对自己的婚姻相当满意的?其实婚姻满意度,不只是两个人合拍就行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大到国家安定,小到柴米油盐。
婚姻满意度与夫妻之间的互动有关,即夫妻互动理论。夫妻互动理论认为婚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情境定义非常重要。只有配偶将对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定义为积极的,并认定自己是被爱的,才会有令人满意的婚姻。这是配偶间界定的关系,不能通过简单的指标加以衡量。夫妻互动理论强调了婚姻满意度的主观性,并在解释婚姻满意度时,更多的强调情境定义,认为这是配偶间主观界定的关系,会随着不同情境,不同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婚姻满意度也与本质主义理论有关。连东琴等在汉斯出版社《心理学进展》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性生活关乎婚姻满意度。具有想象力和愉悦的性生活,彼此即使意识,双方存在差异,但依然能产生有安全感和“我们”的意识。本质主义对于婚姻满意度的界定更多的是从“本能”的角度出发,强调“性”在婚姻生活中占据的主导作用,有一定的理论渊源。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性”是婚姻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尤其对于谈“性”色变的中国,本质主义理论对于婚姻满意度的解释存在文化差异,有一定的片面性。
此外,婚姻满意度还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有关。有学者认为夫妻相爱并能够一起为子女提供情感照顾的将会对婚姻质量有正向影响。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强调夫妻作为一个整体,同伴而存在,并能发挥身体和情感彼此照顾的作用,这是较高婚姻满意度水平的表现。
有研究表明,婚姻满意度与子女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提出,婚姻满意度的周期变动呈现U型状态,即婚后未生育之前,夫妻之间的婚姻满意度Z高,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婚姻满意度开始下降,孩子进入青春期,婚姻质量Z差,位至曲线的Z底部;到孩子都长大后,离开家庭,婚姻满意度又开始上升。总的来说,孩子的出生导致婚姻冲突增多,满意度风险增加。连东琴等人认为,原生家庭(夫妻双方的父母家庭)和孩子对夫妻的婚姻满意度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