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肥期间重刷《舌尖1》,简直就是自虐!
和几年前第一次看《舌尖1》一样,越看越饿,于是嚎叫着要买张高铁票去广州吃早茶,要不是没买到票……
残念未断的我,决定今天继续给各位宝宝来一轮美食的暴击!
前方高能,建议各位宝宝手中备好零食,以防看饿咬手指……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出现的松茸
冬笋
柳州螺蛳粉
查干湖全鱼宴
每一道菜,既是采集人、腌制人、烹饪人生存的故事,也是大自然的果实。
以前看这些,只会觉得饿,馋嘴,现在重刷除了饿和馋,又有新的感触,镜头里食物的特写总是细腻且透着灵气,比如《时间的味道》中的腊肉、
臭鳜鱼
以及刀、板留香
每一道食物都藏着真挚的情感,食物并未进入到看客嘴里,却仿佛闻到温淳的食物香气,还品出了其中的人文关怀。
几乎整季都在用一种质朴的珍惜态度贯穿其间,尊重劳动,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和妈妈一起在深山中辛苦寻找松茸的卓玛,这一季赚了5000元,
职业挖藕人在菜市场看到藕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想会不会是自己挖的,
查干湖冬捕“鱼把头”第十九代传人——石宝柱,现在已是八旬老人了,依旧是当地的传奇人物。
做火腿有口碑的老黄,对每一粒盐的珍惜,
这些都能看到本属于中国人的美好的一面。朴实无华,干干净净、本本分分;
他们充满智慧,尊重自然又热爱生活。
把人们对于自然和食物感恩和敬仰的理念用Z朴实无华的细节体现出来,它能悄悄的植进观者的心里,即便时隔多年,总能记起一些感动,就好像片中文案说的,“等宁宁长大的时候,也许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庭的味道,则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
这,也正是《舌尖1》的高级之处。除了被美食诱惑,还能知晓"粒粒皆辛苦",这其实就是陈晓卿藏着的小小“心机”。
还有关于美好事物的细节,自然是吃得满嘴有滋有味的画面;
拉出丝的莲藕
吃得满嘴是油的小馋猫,还有温暖色调且热闹的宴席
重刷《舌尖1》的人Z近还挺多的,大家也开始怀念陈晓卿。而在此之前,还从没有过一个纪录片导演能突然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作为国内知名纪录片制片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的总导演,陈晓卿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了28年,也见证着中国纪录片事业从“冬天”到“春天”的过渡。
除了《舌尖》系列,陈晓卿还拍过很多,极具口碑的纪录片。宏大历史题材《百年中国》,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一个时代的侧影》……他曾是央视Z年轻的高级编辑,拿过多项国际大奖的导演之一。
谈到吃,陈晓卿有一个让人觉得很“过份”的点,总爱强调自己不懂吃,上节目也总是连连否认自己的“会吃“,在自己的博客里也否认过自己在“吃”上的修养,“我对所有的美食都不怎么懂。”
骗谁啊!光是看他的微博都能看饿好么?!
随便发几个让各位宝宝感受一下,奉劝各位宝宝饿的时候不要去看他的微博,后果自负。
反正他去过的地方,我随便去吃上一两个,都是满满的幸福感,比如他在微博里说的x记米粉店,做为弗兰人,每次去帝都出差时,想嗦粉的话真得去这家店。
还有他在窦文涛的节目中,提到过的东京朝日食堂,肉肉也去试过了,就想说两个字,靠谱!所以觉得陈晓卿在“吃“的问题上简直是过份谦虚!
时任央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记者陈耀文曾这样说:“任何题材,都必须被爱它的人来体现,否则味如嚼蜡。”陈晓卿便是那个爱美食的人。
此外,江湖上有个流传甚广的,“老男人饭局”。白岩松、崔永元、罗永浩、老六、杨葵、王小山、陈晓卿……这群老男人一有空就聚会到一起,负责点菜的永远是陈晓卿的任务,对他来说,吃什么、在哪里吃,不是问题,关键是 “和谁吃”。
不仅如此,还带着儿子吃,领着朋友吃,随心所欲快乐地吃……
这一切都彰显了陈晓卿作为一个超级吃货对于吃的喜爱。陈晓卿曾说想做《舌尖上的中国》,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我好吃,这是Z原始的动力。”但从《舌尖1》开始,陈晓卿就没打算,只在“八大菜系”里转悠。在他看来:Z好吃的是饥饿,Z好吃的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
所以他拍美食纪录片,不仅仅只关于美食,还呈现了另外三个维度: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美食的历史发展。就如陈晓卿所说:Z好吃的是人。
好吃的陈晓卿,必然在吃的路上不会停止,2017年年末,他出席了一场发布会,宣称将打造新的美食人文记录片《风味》长效IP。
除了《舌尖》系列,陈晓卿还有一部关于美食的记录片也是一轮对吃货的暴击——《寻味顺德》。
《寻味顺德》共分为乡土之源、匠心独运和美味相传三集,每集50分钟。纪录片以美食为切入点,整体关照顺德鲜明而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质、流变及其影响,汇聚了30多个顺德人的美味人生和近百道顺德菜的精彩故事。
和《舌尖》系列不太一样的是,《寻味顺德》对美食的介绍显然更加“简单、粗暴”,
无论是顺德眼里看来及其普通的双皮奶
还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凤眼果焖鸡
还有做法新奇的桑拿鱼
还有奇特的清水边炉
不说了,我要去喝碗妈妈炖的鸡汤压压馋,宝宝们自己去看吧,看饿了别怪我。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