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下孩子学画画,进没进步的事因为我也是个宝妈,所以在宝妈群里,有时听他们聊天,说孩子画画,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却没看到进步,每次呈现出来的画画都乱七八糟,他们有的就在质疑他们上的培训机构,我对他们上的机构不了解,也不打算讨论是不是机构问题,就想单纯的聊聊进步这个事
为什么我们认为孩子没进步?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我们判断”进步“的标准是什么?
有家长认为,孩子能把素描,油画,水彩,水粉,剪纸,陶艺都玩一遍,就肯定会有进步;有家长认为,孩子能把颜色涂匀就是进步;有家长觉得,孩子画的像了就是进步;有家长又认为,画面整洁漂亮,不凌乱就是进步......
每个家长考核“进步”都不同,但基本都可以理解为“显性进步”。而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这些属于“隐形进步”。如果我们不用心就很难感受到,很多人都习惯去抓住眼前的“显性进步”,而忽视了启蒙阶段更为重要的“隐形进步”
美术跟别的学科不同,英语有背单词多少的标准,舞蹈,钢琴都有考级的标准,美术无法产生类似的明确标准,家长又更倾向“显性标准”才是美术技能的进步。很多机构就是抓住了这个心理,所以才让这个行业变的鱼龙混杂
我反复说,让家长看到那些“显性进步”一点都不难,只是在儿童启蒙这几年,创造比临摹有意义的多~~
对于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进步”,我觉得首先一定要区分年龄
每个年龄段“画画”带给孩子的进步,标准都是不意义的,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不能用成人的模式化概念束缚孩子,毁坏了孩童对艺术的那份纯真和审美
孩子是慢慢成长的,画画也是循序渐进,这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我希望我们能对孩子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单纯一些,起码启蒙阶段不要过多的去追求
其次就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判断
分享个实例:
我手上有个小朋友,她妈妈带她来我这时介绍她是很内向,平时说话都不敢大声,希望我和她女儿画画的时候我能多说点,不然都听不到个声。进画室后,我就开始上课,到开始画画的时候,我观察到她一直看她旁边的小朋友画画,一直看,看到小朋友都画完了,她才开始动笔,我以为她是借鉴那个小朋友的想法来画,结果她延展出来的画不管是构图还是内容都完全不一样。
然后课后别的小朋友都回家了,画室里就我和她,我问她愿意跟我说下她画的是什么故事吗?她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但是马上就点点头,开始和我讲,我边引导她边讲,一讲就讲了半个小时
她其实是很有想法的,只是不善表达
现在她已经可以主动跟我分享,不需要我像第一次那样引导,自己就能完整说出画画时的想法,以及她想表达的故事。
虽然画面看起来还是没有构图,没有透视,没有比例,但是能说她没有进步吗?
所以我希望我们更多的要去聆听他们,去了解他们,“陪”孩子成长比“替”孩子成长更重要
我们这一代,内心总有些出人头地的梦想,有些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有时候可能会在孩子的培养上有些行为偏差,所以陪孩子成长其实也是自己的成长啊!
要时刻都记住
美术教育的目的:1.培养创造思维 2,提高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