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关于食物和人的关系的思考

1回复 阅读 34

关于食物和人的关系的思考

在大庙基地的种植生活,让我开始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我经历过2次从城市回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又回到城市生活的经历。这种环境变化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当生活在城市之中,要么是自己通过购买菜市场提供的食物来维系生存,要么是在外面的餐馆,也就是公众用餐的地方。长期在外面吃饭的感觉,就算就餐的当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不适,但是舌尖上的味蕾却在不停地提醒你,这里面的人工合成合成的成分越来越多了。那些纯真的味道已经随着天真的童年一起消散如烟。

身体需要什么,会在食物入口的瞬间就告诉你,这个东西是否是你身体里Z需要的东西。上次去北京的“分享收获”农场里参观的时候,随手拾起一个西红柿,还没有完成成熟,但是一口咬下去,没有一个分子在和身体的感官发生冲突。食物的全息性让身体食物完美地结合,这让我在吃完一口之后,忍不住再咬下第二口。如果可以,我的身体愿意在一瞬间把它完全吸收。我也时常感悟,这样的感觉,才应该是食物应该给予人类的美好感觉。而不是在人工合成的各种成分中,不断地挑战忍耐的极限,把每一种美味变成了人人都渐渐厌恶和排斥的垃圾。

We are what we eat! 这个概念不仅仅是表明食物和人的关系,更是食物和心念之间发生微妙重叠关系的一种解释。假如有一天,我们已经不能够再尝到美好的食物时候,那么,那个时候也正应该是我们精神和内心世界彻底崩溃的开始。于我而言,小时候妈妈做的菜总是Z好吃的。那个时候家里也不富裕,需要在放假的时候在有机会和妈妈呆在一起。每天她下班回来,操劳一个小时,然后就会有全家的福分——共同享受晚餐的温馨和美好食物的安全感。然而,后来的妈妈变成了一个生意人,内心渐渐变得功利。金钱和物质正在逐渐侵蚀她的内心。她也不断地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变得没有耐心去做一份晚餐。渐渐地,我的母亲开始将晚餐的任务移交给父亲。在她的内心里面,似乎已经丢失了家人团聚时刻所需要的温情。就这样,家里的经济状况虽然已经脱离了我儿时窘境,但是我却永远地失去了那个温情的母亲在忙碌的日子里面在简陋的厨房里做着一家三口晚餐。那份晚餐里面,有食物Z原本的样子,有她Z温柔的内心,有关于一家三口Z朴素的梦境。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f717 博士二年级

你这是赋予食物太多的情怀,问过食物它承载得了吗?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