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宝宝上火,有些家长会选择顺其自然。殊不知,不采取健康的调整方式,可能会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一、宝宝上火的症状
1、便便不畅
宝宝常常会因为积食而上火,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大便干结,长此下去,容易形成便秘。
便秘会造成宝宝体内残留的食物不能及时排出,时间长了便在胃肠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降低免疫力,使机体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
2、小便短黄
由于体内积火,流汗、排尿、皮肤水分蒸发,造成较多水分流失,宝宝小便变得量少短黄。
长期小便短黄,代表宝宝身体经常水分缺失,正常生理活动和身体发育必然受到影响。
3、口舌生疮疼
口舌生疮是Z令人烦恼的,因为这会引起疼痛,会导致孩子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
长此以往,更会使宝宝正常营养供应不足,因为缺乏营养而影响身体发育。
4、晚上睡不安稳
宝宝上火时,睡觉时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易醒的情况,这会导致宝宝生活作息紊乱,出现脾气急躁冲动。
孩子生理机能出现偏差,进一步加重上火,导致发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影响宝宝正常身心发展。
孩子上火了一吃就好的食物,尤其是第二个,果断收藏!
1、喉干嗓哑:服秋梨膏
饮淡盐水,服秋梨膏,饮橘皮糖茶
食材:1000g雪花梨、20g红枣、25g冰糖、15g姜片、150g蜂蜜、10g川贝、2g甘草
做法:
1、将梨依次洗净后去皮。
2、用磨蓉器将梨肉磨成细腻的梨肉蓉。
3、取一只碗,在上面放一块笼布(或细纱布),将梨肉蓉放在笼布上。
4、将四角提起,使劲挤出全部的梨汁。
5、将冰糖敲成碎块、姜切片备用。
6、红枣去核后切片。
7、倒入锅中,加入切片的枣肉、姜、冰糖、川贝粉和甘草。
8、中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煮至变得十分粘稠即可关火。
9、待其自然晾至和手温一致时,用滤网过滤出熬煮后的梨汁,加入蜂蜜调匀。
10、装入用热水消过毒的瓶中放入冷藏室储存,饮用时用温开水调和即可。
2、咽喉肿痛:吃梨
冰糖炖梨
食材: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
1、雪梨一个,洗净,去皮,切去顶部当做盖子,再借助小刀和勺子挖除中间的核。
2、把冰糖放入中间,盖上盖子,把处理好的雪梨放入深盘或深碗,蒸好的梨会流出很多甜汤,Z好选深一点的容器来蒸。
3、Z后放入蒸锅隔水蒸1个半小时至2个小时,让梨完全软化就可以了。很简单很好吃。
4、觉得挖空梨核麻烦,可以把梨洗净后去皮去子,切成大块,放入碗中,加入冰糖,再入蒸锅蒸软就可以了。可以用蒸盅或是砂锅盛梨块,也可以用电饭煲来蒸,随你喜欢。
3、 口长水泡:莲子汤,咀嚼生姜
桂圆银耳莲子汤
做法:
1、将莲子泡发半天后,加入银耳一起继续泡发1小时。
2、桂圆肉用温水浸泡5分钟后,冲去杂质,倒入少许清水,备用。
3、银耳泡发开后(舒展开),冲洗掉杂质,撕成小片。
4、将处理好的银耳,莲子,桂圆肉一起倒入煲内,加适量水(水稍多一些没问题),煮开后加入冰糖,转中小火继续炖煮90分钟左右(炖软了就行),即可。
4、 嘴唇干裂:黄瓜猕猴桃汁
黄瓜猕猴桃汁
食材:1根黄瓜、1个猕猴桃、适量蜂蜜
做法:
1、准备好材料。
2、猕猴桃去皮,切块。
3、黄瓜洗净,切块。
4、把切好的猕猴桃和黄瓜块放入搅拌机中,榨成汁,调入蜂蜜即可。
5、头发干枯:蜜枣核桃羹
核桃红枣羹
食材:核桃仁2块、红枣6-8个、乳清蛋白营养奶米粉40g
做法:
1、将核桃、红枣用清水洗净,放入锅中蒸熟。
2、将蒸熟的红枣去皮去核,与蒸熟的核桃一起捻成糊状,可保留细小颗粒。
3、将乳清蛋白营养奶米粉用温开水(70度)调成糊,加入核桃红枣泥一起搅拌均匀。
6、 鼻子出血:水果西米露
芒果西米露
食材:1000g芒果、50g西米、适量椰子粉
做法:
1、芒果在中间切开,两瓣果肉切花刀,取小块。
2、用温开水将椰粉冲调开,晾凉。
3、锅里坐水,烧至沸腾。
4、将西米丢进沸水中,中火煮10分钟。
5、十分钟后,关火。盖上盖子焖上8分钟,至西米完全透明。
6、把芒果肉的三分之一丢进料理机打成芒果泥,10秒就可以了。
7、将冰块丢进料理机,料理10秒。
8、在容器Z底层铺好西米,冰块芒果泥、芒果块,Z后倒入放凉的椰浆就OK了。
7、皮肤干痒:红薯炒乳瓜(幼嫩黄瓜)
红薯炒乳瓜
食材:红薯300克、乳瓜100克、香菜叶、葱段、蒜末
做法:
1、红薯、乳瓜切成块。
2、油4成热时放入蒜末、葱段,倒入红薯块煸炒5成熟。
3、放入乳瓜炒匀,加入适量清水、盐、鸡精,汤汁收干即可。
8、去热烦渴:绿豆汤
薏仁绿豆汤
食材:薏米、绿豆、适量白砂糖
做法:
1、薏仁洗净,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时捞出。
2、把泡好的薏仁放入电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盖过薏仁),蒸至开关跳起取出。
3、绿豆洗净,浸水泡约一小时后,捞出倒入锅中,加入10杯水,煮至绿豆裂开。
5、Z后,入糖调味,煮匀就可以了。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
咨询预约:027-87878466,微信(手机同号):18627730962
移动官网咨询预约:http://m.chengshunhe.net/
本文参考和转自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官网文章:
辨证论治:http://www.chengshunhe.cn/
武汉中医院:http://m.chengshunhe.cn/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http://www.chengshunh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