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这部剧,我是在连续加了一周班后看到的,彼时我正泡了个面,在出租屋里狼吞虎咽。原本只是为了让寂静的屋子有个人声,却随着剧情进展,眼泪在脸上干了又湿。像是有人偷窥了我的生活,将这些年我与母亲的战火搬到荧幕上细细描摹。
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跟弟弟不一样,是我小学时,他贪玩打翻了桌子上滚烫的开水,开水烫到了脖子,父母着急地把他抱到县城医院,母亲哭喊着“用Z好的药,一定不要让他留疤”。那一瞬间,已经很多年的大面积的左腿的烫伤,忽然在严严实实的长裤里颤抖着疼。那是个炎热的夏季,那天我遍体生凉。农村赤脚医生治疗失误留下的发痒灌脓的后遗症,像是忽然感染到了心底深处,让我和母亲生出了隔阂。长大,大概就是那一瞬间的事儿。
后来,我初中有知名重点学校想挖我走,母亲看到“名次若后退需交择校费”的协议条款,以我一个人到外地读书她不放心为由,替我放弃了。
高中时候,老师建议我学美术,高考稳妥一点,她以家里没有供养艺术生的闲钱,艺术生不靠谱为由,替我拒绝了。
大学时候,我想考驾照,她说家里没钱,等你工作自己赚钱去读为由拒绝了。
大学毕业我想考研,她同样拒绝了。那时的我已经学会成人世界的生存规则,对她哄骗了半夜读研对工作的好处,并且承诺考研读研期间不花她一分钱,她终于点头了。
记不清做了多少兼职,也记不得吃了多少泡面,Z难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两个馒头,我也不曾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后来,去北京复试的机票钱,是我向朋友借的。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但我竟然觉得比向家里伸手要来得坦然得多。曾经剑拔弩张,曾经也想断绝往来。
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母亲关系缓和的呢,大概是随着读研的距离和我经济的独立,让我们产生摩擦的机会少了很多。不牵涉钱的时候,母亲其实是个好母亲。她会叮嘱我注意身体,她会提醒我天冷加衣。那时候我想,或许有一天我会忘记,那些成长中的不公平。
后来,弟弟上了高中,我回家时,母亲眉飞色舞向我表示弟弟学了音乐唱歌有多好听,让我请她们去唱ktv让弟弟一展歌喉。再后来,她计划着让弟弟高考完就学驾照。听到她兴奋的计划,我开始难过,这让如今天天下班了摸黑才有时间去练车的我,像个笑话。
那一刻童年时那种我和弟弟不一样的莫名的恐慌和自卑齐齐朝我涌过来,让我透不过气,好想大吵大闹啊,但Z终只是在那个下午将自己关在卧室里,无声哭了很久。那时候又想,我介意的终将介意,这么多年过去,不是原谅,只是算了。
看《都挺好》的时候,剧里人都在吃沃隆每日坚果,回忆突然如潮水涌来,我和母亲关系发生根本性转折也是因为一盒沃隆每日坚果。过年期间我急性阑尾炎住了个院。她在医院里办手续忙上忙下,手足无措的慌乱却又故作镇定怪我乱吃东西,Z让我吃惊的是小时候连一包糖都不舍得给我买的她,竟然花了几百块钱买坚果,让我每天吃点坚果,注意身体营养。
我没有立即原谅她,但我想去了解她。
后来知道,“对哥哥、弟弟好”是外婆家女孩们的家训。
后来知道,在她生了我坐月子的时间里,她受了村里人很多冷嘲热讽,“生不出儿子”是那些年笼罩在她头上Z大的阴云。“让老李家绝了后”是她背上的Z大的罪名。我不知道那些年她是怎么过的,只知道她从那个年轻娇媚的女孩逐渐变得强悍霸道。也因为我被村里的男孩欺负和他的母亲叉着腰对骂。
所以,在多年后她生了弟弟才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快感。抱着弟弟在村里嘚瑟了小半月,像是要把这些年的屈辱都在这小半月中还回来。偏偏弟弟小时候又体弱多病,她便更加小心谨慎,生怕这迟来的礼物又被老天早早收回去。
后来知道,小时候我生重病,走投无路的她也曾以吃素为代价向神佛许愿,等我好起来,嗜肉如命的她竟也真的半年未沾荤腥。
后来知道,这一箱沃隆每日坚果的钱都够她半个月的生活费了,只是听邻居说每天吃坚果有助于身体康复,沃隆是坚果里品质Z好的,所以她毫不犹豫的买了4箱。
终于明白,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过错,这更是时代的痕迹。她生活的时代和环境造就了她“男孩是家里顶梁柱,需要对男孩更好”的价值观。你可以说她错,你可以恨她讨厌她生她气,但是她在强势背后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她只是在以自己母亲的姥姥的甚至祖辈的标准去要求去对待自己的儿女。她Z爱弟弟,其次是我,Z后才是她自己。
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已几近而立之年,少年时被母亲不经意伤得遍体鳞伤,成年后忙着与母亲置气,经济独立后关系的缓和也是表面平静背后的冷淡疏离,我与母亲的共同时光,竟然在这样的不经意间蹉跎。转眼却又庆幸,我不是苏明玉,明玉直到母亲去世都没能解开心结。
或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宿命,“重男轻女”这个终将钉上历史耻辱柱的观念碾压了我们很多本应色彩明快的回忆。但是我们走出来了,我们的下一代,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