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武汉是晴朗的天气,有太阳,夏日的阳光不免是有些强烈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武汉人民的心情,江边游泳戏水的人也不少。我也于夏日漫长的阳光下,在汉口的街道上穿行游走。
此行本是有着很明确的目的性——汉口詹天佑故居,也是因了近期《新生活》的介绍。上学时都是在武昌,对于汉口总没有武昌那样的熟悉及随便。可记忆里撇开商业街的繁华,提到汉口总有些厚重的味道。
每一次走在汉口的老街巷里,总会在心里说“这才是真正的武汉吧”,有些历史的租界洋房,被油烟熏的发黑的欧式窗户,长形的百叶木窗里伸出来的晾着衣服的竹竿,窄窄的道路两旁不太修剪的梧桐树,两旁的有些简陋破旧的小店铺,以及坐在门口下棋的老人···
这一切都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走在街道上不能不被这一切感染,放慢脚步,感觉身边的所有,都是有故事的,也会想在这样的老建筑,在透过阳光落满灰尘的窗棂上,在古旧的吱呀作响的木楼梯间的转角里,曾经都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詹天佑故居
地点:汉口洞庭街65号
建筑:别墅洋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午在武昌坐上601,过二桥到兰陵路下车,从路口显眼的“苏荷”酒吧旁的巷子里走进,径直来到位于洞庭街51号的“詹天佑故居”。有些许的小兴奋,看到门牌就往里走,可是看到院里停着的车旁的告示牌就不得不停下脚——“闭馆休整”。确实有片刻的失落,不过既然来了,总是可以走街串巷的逛逛的。
其实沿江大道这片的街道都是有些历史故事的,尤其是洞庭街和连着的黎黄陂路。因为街道上多为租界时期留下的建筑,大多是欧式风格的特色,因此,这一整条街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街头博物馆”。
街头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设立在街头街角的博物馆,和传统的博物馆相比其Z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更贴近于市民大众。2000年4月,武汉地区第一座街头博物馆在汉口江岸区黎黄陂路建成。
黎黄陂路,全长604米,建于1900年(光绪26年),为黄陂人所建,故名黄陂路。后划入俄租界,称夷玛路。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所以此路又于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
这条街是俄国租界,但实际上是座万国宫。英、俄、法、德、日、美列强们都有国民在这住。
我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并不曾读到这些文字,可是依然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透过街道两旁16栋风格各异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我们看到了旧时王谢,也看到了岁月变迁。
我们兴致勃勃地端详着每栋建筑门牌上短短的几行简介,感慨老汉口的繁华不亚于当年的上海,好奇地猜测着老房子里的故事,遥想着房子的主人有着怎样的或波澜壮阔或纸醉金迷的一生。
╰→俄国巡捕房旧址
1902年建
历史优秀建筑二级保护项目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几乎妇孺皆知。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就写于汉口黎黄陂路上的俄国巡捕房旧址。
像俄国巡捕房旧址一样,林立在黎黄陂路上的外国建筑,大大小小有17处之多,俨然一个风格齐全的“万国博物馆”,埋藏着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往事。
╰→汉口信义会所
1924年建成
晚期古典主义建筑
1923年始建,1924年建成。由石格司建筑事务所(德)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主要为华中地区信义会传教士路经武汉时提供住宿,以美国为背景的传教会经营,常有外籍人士寄寓。此外,国民ZF政要宋美龄、蒋经国等路经武汉时亦宿此。
╰→华俄道胜银行旧址
1896年建
1927年停业,大革命时期,为武汉国民ZF财政部, 后为民国中央银行武汉分行,1927年,,宋庆龄在此工作、工作过。
╰→惠罗公司旧址
1915年建
汉口俄租界惠罗公司大楼,由英商怡和洋行于1915年投资兴建,三层混合建筑,其楼侧临鄱阳街的惠罗公司员工公寓内有GCD著名八七会议旧址。惠罗公司是一家经营茶叶、麻丝的公司,在1915年兴建起惠罗公司办公楼。现在有名的“77酒吧”。
╰→八七会议旧址
地址:鄱阳街139号
这幢三层楼的西式公寓,当年称为俄租界三教街41号,是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国际派驻国民ZF顾问的住宅。会议就在住宅二楼召开。惠罗公司主楼向西延伸不远就成为一列整齐的三层楼房,没有任何明显突出的特征,这就是惠罗公司的员工宿舍。
大革命时期,惠罗公司员工宿舍成为当时共产国际代表洛蜀莫夫妇的住宅,所以许多著名的GCD领导人都曾在惠罗公司驻留,其中瞿秋白更是常客,“八七会议”前夜在这里挑灯翻译了著名的《告全党党员书》。
╰→巴公房子旧址
地址:洞庭街兰陵路口
巴公房子在“八七会议旧址”对面,是一座造型怪异的红色洋房,整体呈V形,但如仅从一面望去,犹如一列凝滞不动的红色火车。
1901年兴建,1910年落成。初建时为二层,以后改为三层,砖木结构,为俄新泰砖茶厂大班、俄皇亲巴提耶夫兄弟修建。这座呈锐三角形的房子伫立在鄱阳街和洞庭街的交汇处,鄱阳街洞庭街黎黄陂路三岔路口,系俄国砖茶厂大班巴公兄弟投资兴建,在上世纪的1910年完成。在俄国人被赶出租界后,便成为了民居。
巴公房子的第一任主人“巴公”却不是一个中国人,而是一位从俄罗斯远道来武汉的名叫巴诺夫的沙皇贵族。巴诺夫1869年就来到了汉口,担任俄罗斯驻汉口领事,一直到1902年卸职,而“巴公房子”1911年建成,则巴诺夫在武汉至少生活了五十年,基本等同于大半个武汉人了,大概他为人也还不错,所以他的房子被称为“巴公房子”。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巴洛克式建筑
建于1901-1902年,2层砖木结构,柱式与山花造型独特,是欧洲传统清水红砖工艺建筑珍品。现由武汉市越剧团和维多俐娅酒吧使用。
本帖Z后由 时光机 于 2009-8-8 12: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