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敢结婚了:婚姻正在被妖魔化
新晋奶爸背着婴儿逛超市,发朋友圈说:“我以前觉得自己会不习惯,但是其实发现是顺其自然,再多的不愉快看一眼就融化不见。”
我问他为什么以为自己不习惯。他说曾经的自己,不仅恐生,而且恐婚。现在结婚生娃了,就觉得:嗯,别人的婚姻都太可怕了,自己的嘛,好像还好。
“你看《致命女人》了吗?”他问。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但我没兴趣,就发了个笑脸给他。
《致命女人》好看,我也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服化道统统在线,60年代那个故事完成度高,我们玉玲姐还是那么飒,没理由不看嘛,反正看剧Z重要的是娱乐,开心就好。
?
但这个剧跟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以及我们的爱情、婚姻有什么关系?说实话,我觉得几乎没有。遗憾的是,无论视频网站的宣传,还是大家的口口相传,都把它当成了婚姻教育片。
一开始在微博上流传Z广的截图就是妈妈对儿子说:婚姻比看上去难多了。
?
抱怨婚姻,总容易收获共情,但仔细想想,这句话的bug真是多到数不完。
你说婚姻比看上去难多了,难道赚钱就比看上去容易?是瘦比看上去容易还是会穿衣服比看上去容易?甚至活着本身,比看上去容易吗?
所谓成长,就是你慢慢要接受一个现实:这个世界上,除了当废材,其它事情都比看上去难多了。
?
甚至就算当废材,也远远比看上去难。
在这个充满鸡血与鸡汤的世界里,当废材跟做胖子,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我身边很多人,本来胖得好好的,忽然有一天开始减肥了。曾经,他们以为瘦下来很难,如今却发现,安心地胖下去,更难!因为肥胖是一种罪;减肥是一种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周围充满了对婚姻的妖魔化解读。各种跟中彩票概率差不多的极端的渣男、渣女故事,被编成了婚姻范本加以流传。
一个话剧演员对我说:“艺术,其实是极端化的生活。”
作为演员,她相信这种极端的存在,并且投入Z大的热情去表现它们。下了戏,却立刻将自己沉入平庸的生活,该结婚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既不追求十分的浪漫,也不追求十分的动人,万事万物,及格就好。
?
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太太组团杀夫、男人冰柜藏尸都是具备“传千里”效应的坏事。
“传千里”换成今天的商业术语,就是流量啊,同学们。咱们贡献流量可以,千万别被收割了智商。
经常客串美食家的读书人梁文道说,20年前的川菜与今天的完全不同,今天的川菜,满嘴都是作料味,因为年轻人的口味越来越重。
收割流量与收割食客一样,都是以“重口”为代价。当苏明玉的爹横空出世,樊胜美的妈就无法抵达观众的G点。接下来,编剧面临Z大的难题是,如何编出一个重口味渣爹,完爆苏大强。
?
看到这儿,我知道被甜剧喂大的读者会频频点头:对啊,人活着要有希望,我就不看什么《绝望主妇》、《致命女人》,我看《亲爱的热爱的》、《我的莫格利男孩》。
很不幸,甜剧是另外一种对婚姻的妖魔化。
如果说《致命女人》是先把你的胆吓破,再给你开药方的情感导师;《亲爱的热爱的》就是专司催婚的爹妈兼七大姑八大姨。
因格局、身份、阅历所限,对“不争气”的年轻人,他们开出的药方,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
男生工作不努力、缺乏责任感怎么办?结完婚就好了。
女生脸上长痘、月经不调怎么办?生完孩子就好了。
?
说“婚姻比啥都难”是一种对婚姻的反向妖魔化;说婚姻比啥都美,则是对婚姻的正向妖魔化。
前者令人多虑,很多人因此错过了选择“结婚”这种说不定很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机会;
后者让人智昏,很多人抱着走入童话的心理进入婚姻,洗两个盘子吵两句嘴就崩溃了。
两种看上去截然相反的配方,Z后做出来的是同一道大餐:对婚姻失望,甚至绝望。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悲观不好,乐观也不好,那你倒是说说,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
今天情感老中医就来正经营个业。
首先你要明白,婚姻既是不必需品,也不是救命药,它仅仅是文明发展至今,人类有可能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叫生活方式?就是原本的你,进入某个通道,适合某种惯常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你还是你,只是盛放你的容器变了。
说人话,就是无论结不结婚,你都是原来的你。如果你是渣,婚姻救不了你,如果你强大,婚姻也毁不了你。那些以为自己被婚姻救了或者毁了的人,只是恰巧找到了背锅侠或救世主,事实上,以他们的资质与天分,不结婚的结果也差不多。
但人生在世,买的都是单程票,你选择结婚,就意味着放弃单身;去设想另一种生活可能更好,除了给自己添堵,没有任何好处。
?
其次,抱怨婚姻很难的人,往往只是想说,活着真特么难。
结婚Z大的好处,一是可以离婚,二是可以抱怨。结婚证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们公开抱怨生活的通行证。
如果说婚姻难,难道单身就不难了?一样难。只是单身的人,怎么好意思说单身不好呢,既然你被封了勇士,勇就是你唯一的选择。
?
第三,结婚是成长的机会,不是偷懒的机会。
作为成年人的游戏,婚姻是独立个体的强强联手,想在婚姻里找爹找妈的人,还是躺自己爹妈身边更靠谱。
为什么而结婚,决定了你的婚姻能不能幸福。
婚姻不幸的人,无论男女,几乎都是抱着偷懒耍滑,找个新爹新妈,从此开启巨婴式生活的念头,结果当然失望透顶,毕竟人都不傻,男人想找妈,女人还想找爹呢。
有人要说,如果不能找一个心甘情愿照顾我的人,我干嘛结婚呢。对啊,所以我说,结婚是一种你可以选,也可以不选的生活方式,但你不能因为婚姻不是你想要的样子,就说它是万恶的,这同样是一种巨婴心理。
我见过的一对Z智慧的新人,在婚礼上这样描述两人为什么走到一起:“单身了30年,想换一种活法试试。”
?
第四,婚姻的本质不是剥削,而是博弈。
妖魔化婚姻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市场,Z主要的原因是太多的女性,觉得自己被婚姻无情地剥削了。
记住,你所承受的所有的伤害,首先是因为“你愿意”。
世间婚姻,无非两种结局,一是相守到死,二是相别于半路,前者叫善终,后者叫离婚。只要你结婚,就要做好离婚的准备,这不是悲观,是理智。
因此,婚姻里的双方,都要保持离婚的能力。鉴于女性所承担的生育职责,注定女人为婚姻付出更多,“留一手”对女人来说更重要。
“女人为结婚付出的代价更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女人为了带孩子耽误工作甚至辞职回家,却很少听说同样的事情在男人身上发生。
一个企业家指点我:“做企业,一定要招两种人:不结婚的女人和已结婚的男人。”
我当时真想翻白眼,你的意思是男人娶猴子吗。但这个白眼我不能翻,因为我知道,他说的虽不合理,却是事实。
婚姻本质上是经济利益共同体,失去经济主动权,意味着失去谈判的资本。这就是残酷的婚姻资本论,讲再多大道理,不如手里有财权。
?
婚姻没那么可怕,同时,婚姻也没那么可爱。
它是人生无数选择之一,而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结婚,就是选择了责任,放弃了自由。
选择责任是不是一定比选择自由苦?未必。作为思考动物,人类的天性,是向往责任的。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作家还有一段话,也适合我们今天的讨论。
“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只能活一次的人生,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无法彩排。”
既然没有完美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都难,好好活着、不甩锅就是人生的Z高境界。别动不动想一辈子怎么样,一辈子还能怎么样?终点都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