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妙手施仁术,
望闻问切系苍生,
悬壶济世五十载,
贤德美名传九州。
一位康复患者说:“向主任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金庸、袁隆平一样可爱,扎针就像插花一样,颇有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的风范,深不可测!叹只叹我应该早点找向主任的……”。
一位顽固性失眠的康复患者评价说:“向教授医术非常高,医德高尚,像活菩萨,堪称中国好医生!他不厌其烦,满面微风,快八十的人了,精神饱满,就是看病的人太多了,但是也值得的!”。
一位失眠的患者在接受向主任治疗后感慨地说:“从我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的结合神奇之处,中医辩证的伟大。向医生耐心细致。不管你说啥都耐心听病人说。不像有些西医脾气特别急,对病人不是吼就是不让说。看病过程很轻松愉悦。药效也很好很快发挥。这两天睡眠明显好转。”
他就是向贤德
向贤德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所在地区:湖北武汉
执业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
擅长疾病:擅长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各种疼痛性、瘫痪性疾病,各种疑难杂症及肿瘤癌症等。
个人简介:出身于中医世家,15岁从师习医,跋山采药,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湖北省中医院工作,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现为中国针灸学会会员。曾前往阿尔及利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工作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包括中风、截瘫、三叉神经痛、脊髓炎、各种关节炎、风湿痹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坐骨神经痛、老年性膝关节病、不孕不育、小儿支气管哮喘、老慢支、顽固性皮肤病、失眠、耳鸣、面瘫后遗症及各种肿瘤癌症等。
记向老的一天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
坐诊时间:2020年12日8.30-12.00
上午7.50,星期天,晴。向主任已经在专家诊室接诊了,时至隆冬,但患者已坐满了诊室,门外陆陆续续来了患者,都是找向主任看病的,大厅的候诊席上慢慢也坐满了。
上午10.30,四五位患者正围着向主任的办公桌,6张诊疗床上都是正在针灸治疗的患者,诊室坐满了拿号候诊的患者,外面候诊大厅的候诊席已爆满,来得慢一点的患者在医助的引领下坐在另外一边候诊,虽然人很多,但候诊的患者都在静静地等候。
上午12.00,吃饭时间,此时向主任诊室的人还是满满的,向主任正在给患者把脉。
中午13.30,向主任依然在看诊,诊室里面的患者还是满满的。
下午15.30,诊室里患者少了一点,但大厅候诊席仍有不少的患者候诊。
下午17.30,下班时间,诊室还有3个患者,向主任正在给患者边开方子,边叮嘱注意事项。
外面天空已经暗下来了,珞喻路的路灯亮起来了,马路上车灯如织,行人在匆匆归家。向主任本来坐诊的时间是上午半天的时间,但是从早上7.50到下午18.00仍然在工作中,Z后一个患者看诊完毕,才是向主任下班的时候,这对于一个年届八十的老人来说,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敬仰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从医五十载,无愧于医生的职责和共产党员的称号
向老从医五十年来,他从不限号,只要是上门诊来的病人,他都要看完后才下班,他看诊Z高峰的时候,半天看诊了70多人,像2020年12日这天,他一直到18.30看完了所有的病人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他的身影被珞喻路的灯光照耀着,看着那么小,可又感觉那么的高大……
一位癌症患者在接受向老的诊疗后,激动地说:“今天第一次看向医生,我感觉非常好,他对病人耐心讲解,认真号脉并说出我的基本情况,他给我的印象深刻,敬业、医术高超、特别有医德,对每个病人都是耐心认真讲解,现在这样的好医生真是少见。”
从医50年中,向老坚持临床诊疗救治病患的同时,还坚持义务给社区病人看诊,同时还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向老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而且还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们敬仰地称呼他为:“向师”,上级对此给予了极高的好评和荣誉,这些年曾数十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
年届八旬手不释卷,等身著作,仁医仁术仁心薪火传承
向老虽然年近八旬,但在每日繁忙工作之余,仍然手不释卷,向老每天至少看医书3个小时,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发表的多篇论文以及著作被国内外多个知名媒体所刊登,其著有《向贤德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为中医界所推崇。
向老在数十年的医疗和教学工作中,掌握和总结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的中西医实用临床技能,向老在中年以后,医术愈加精湛,尤以治疗疑难杂症为擅长,名声远扬国内外,多次应邀到广东、英国坐诊,所到之处,门庭若市,甚至出现家族式求医寻方的效应。
向老诊病,可以达到“但见病是,只知一二,不必悉具”出神入化的境地。许多外省病人或病人代其家属求诊,向老可以通过函诊或口述一二,便可以准确下方,而且反馈的准确率不相上下。
向老一贯要求学生行医时,勿存杂念,乐于平凡,多多行善,而不能心气浮躁,贪名图利,心术不正。也许这一点才是真正中西医文化的区别所在。向老说:“祖国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