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近视,都一定听过防蓝光眼镜这种东西。
确实,现在到处都充斥着关于蓝光危害的说法,以至于各种防蓝光眼镜、贴膜等产品层出不穷。
——
蓝光是什么?
蓝光其实是自然光的组成部分,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光,其中就包含蓝光。
太阳光并不是单一波长光,而是由红、黄、蓝等可见光组成。红光波长 600~700 纳米,黄光波长 500~600 纳米,蓝光波长 400~500 纳米。
通常波长越短,能量越高,穿透力也就越强。
而蓝光是波长Z短的可见光,在光谱图上,靠近我们熟知的紫外线——波长更短,通常在 400 纳米以下,是不可见光。
——
电子产品,
让蓝光更为普及
蓝光可以穿透角膜和晶状体到达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有研究发现,经过蓝光照射后产生的氧自由基,会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并对感光细胞造成损害。
既然蓝光一直都存在于自然光,它的危害为什么近些年才被普遍谈及呢?
这是因为 LED 光源和各类以 LED 为发光源的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
LED 主要是通过蓝光芯片激光出混合白光,光源峰值光谱就是蓝光波段。
简单来说就是,自从有了各种电子产品,我们身边就多了很多蓝光。
——
即便如此,也不必
过于担心蓝光的危害
国内外的权威机构、组织和专家对 LED 的蓝光危害进行了各种测试和评估,并制定了相应标准。例如 IEC62471,此标准适用于激光以外的一切光源,已被各国广泛采纳。
标准中按照注视光源的时间,把蓝光的安全性分为了零类危害、一类危害、二类危害和三类危害。
其中零类危害指没有蓝光危害,即在 20 厘米的距离,直视超过 1 万秒(166 分钟,约 3 小时)也不会产生危害。
而一类危害指具有较小蓝光危害,眼睛直视光源,1 万秒以内不会产生危害。
那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LED 光源,属于几类危害呢?我们可以看看以下研究:
▎我国曾对不同来源 LED 样品进行过检测,发现在抽样的 27 个产品中,14 个属于无危险类,13 个属于一类危害。
▎国际很多权威机构对不同光源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论是:在相同色温下,LED 的蓝光危害和其它光源是相近的,均在安全范围内。
其实对于室内照明,只要 LED 照度控制在 1000 lx(勒克司,光照度的单位)以内,通常就不用担心蓝光危害。我们平常用的距离眼睛较近的台灯,中心照度大多是 750 lx。
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照明产品的蓝光很少,只要不是长时间直视,日常使用并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
一味地防蓝光,
可能反而不利健康
滤过蓝光后,色彩平衡会被打破,看东西会偏黄而导致失真。
更不要说,目前不少防蓝光产品,比如有些镜片和贴膜,本身就做成了黄色。不仅颜色失真,还会导致透光率下降,影响视觉质量。
不仅如此,你不知道的是,蓝光可能还有不少好处:
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调节生理节律的主要激素。当生理节律被破坏,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
我们在暗处、夜间的视力,主要就是由视杆细胞决定的。蓝光与视杆细胞存在密切关系,而不少研究证实,过滤了蓝光后,夜间视力会下降。
▎蓝光或许有近视保护作用。
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的动物实验发现:430 纳米的蓝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的生成。还可能通过多巴胺,发挥预防近视的作用。
——
关于蓝光的一些争议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前学术界对于蓝光损害的意见,也不完全统一。
有学者将蓝光分为了较短波长的蓝光(400~440 纳米)和较长波长的蓝光(440~500 纳米),研究发现:
▎容易造成眼底损害的是较短波长的蓝光,而影响暗视力和昼夜节律的是较长波长的蓝光。
因此,需要过滤的是 400~440 纳米的蓝光。我们一般用的 LED 光源,峰值光谱多为 450~500 纳米,所以说是安全的。
但也有人认为,除了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外,蓝光还可能导致视疲劳。
****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对 600 个健康成年人开展了 LED 蓝光与视疲劳相关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不导致人眼出现色觉偏差的基础上,屏蔽 15% 蓝光的受试组,视疲劳程度较不屏蔽组低大约 21%。
还有研究表明,过滤部分短波蓝光,可以改善泪膜状态不好的干眼患者的视力情况。
但是,现实中让人纠结的问题在于,我们很难判断一个所谓的防蓝光产品,究竟是否有效过滤了较短波长的蓝光。
更多的产品,在牺牲了透光率和视觉质量后,可能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防蓝光作用。
▎总而言之
对普通人而言,我们一般认为不用购买专门的防蓝光眼镜,尤其对于小朋友,蓝光或许可以预防近视。
而对于干眼、视疲劳明显,且需要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的人,可以适当防蓝光。不过,更简单、安全的办法,其实是改善用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