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量Z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教师心理素质的内容大致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也可以说是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才能破译也人的言外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
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 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罢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 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