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张家港河西路88号曼巴特写字楼14楼——上元捷梯教育(专注学习效果的培训机构)
【咨询热线】朱老师:17372558002 固定电话:0512-56382692
微信:A17372558002 QQ:1300533091
【其它说明】①找不到地址或者车位可以联系朱老师
②课程咨询:设计丨外语丨会计丨教师丨建工丨学历丨IT丨考研丨母婴
每个国家都有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与习惯,这些文化习惯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而成,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龙应台是这么说的: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我觉得这句话很对,因为看到日本人的举手投足,能够在0.01秒就能够确定,他是日本人,毕竟整体的气质与内在,是无法隐藏的。
团体活动的“奇妙氛围”
为了能够更加融入日本,有时候会去参加区域的交流活动,比如同一个地方的球类比赛或者聚会等。每次结束的时候,往往会在群内讨论下一次的时间,但是总是会有一种“不去不行”的氛围。虽然那些日本人口头上讲“没事”,但是总会感觉到一种“外国人没有团体性”的感觉。
想去的话,就去!不想去的话,就下次去。完全没有必要以参加率来证明自己是否喜爱这个团体,但是参加不参加,却是日本人判断对于“集体”忠诚度的一个标准。如果真的是因为其他事情,没有办法参加的话,那该怎么办呢?这样的人际关系,有一种“拘束”感。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在日本人学生时期,会有一种“連れション”的组合(简单解释就是一起上厕所的同伴),如果几次不一起去的话,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隔阂”,甚至还会影响人际关系。这种思维,特别对于“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影响十分深刻。
其实注意到这点,并非是我与日本女性交往过,而是观察过身边的朋友。日本女性,有时候并非真正的讨厌对方,只是习惯性地说“不”,特别在男女关系当中,即便看似同意,嘴上也会说“不”。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也能够理解日本人女性为何有这样的性格,其实很多女性也都是如此。如果太过于主动,会被对方认为“不纯”,也会被对方轻视。
欧美朋友曾经对于此事十分的苦恼过,他想不明白,为何看似高兴的女性朋友,却拒绝了他的交往请求。因为在欧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会比较直接。可是日本以及东方的女性,多有一些委婉蕴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