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822字,13分钟)奥特曼的年终总结
黄昏下的江城武汉,即将迎来了2021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今晚长江两岸的“烟火”为你们而燃。
1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
2020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明显淡化了经济增速的要求。全文2万多字,提到“质量”40次。即未来我们将从追求增速变成追求高质量发展。
我们已经习惯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潜意识里觉得一切都应该变的更好,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经济结构的重塑,未来大概率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群体意识的转变。
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今年也许是未来X年最好的一年”。
为什么总书记一直在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管是外部环境风云变幻、新冠疫情卷土重来,还是内部经济如履薄冰,我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各行各业,在由高速增长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历阵痛是必然的。
2房地产行业的趋势
以高质量的角度去看房地产和其他的行业,你就能明白未来的走势。这个行业无脑扩张无脑膨胀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城市群的发展道路,提到了5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这5个城市群未来会继续聚集更多的人口和GDP。
房地产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经济话题,也是地方zf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为了发展经济,土地财政是创造新城、提升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的利器。如果没有土地财政,我们现在的一、二线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会如此的完善。当然, 也造成了高房价和高地价。可以说房地产是之前老百姓最好的投资方向。
但是卖地的游戏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特别是在人口的黑天鹅逐渐逼近之际,加之高房价阻碍消费、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靠房地产长期拉动、刺激gdp的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已经完成了作为经济高速增长引擎的历史使命。未来从宏观上来说,不要对投机炒房抱有太大幻想,房子未来会回归消费类商品属性,落实房住不炒。
3人口的黑天鹅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新生儿数据确实是断崖了,同时老龄化导致的人口结构剧变也是未来的重大隐患。
1962年前后那波婴儿潮出生的人,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石,带来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他们为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现在,他们已经或即将退休,未来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失去了高速增长的动力,社会已经从做大蛋糕进入到分配蛋糕的阶段。而早早就抢到大块蛋糕的人们自然是死死守住自己的利益,并砸重金让下一代继续维持既得利益。现在的年轻人会发现,虽然生活在物质更丰富的时代,但他们就是卷死也可能无法在一、二线城市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或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都在说是高房价让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其实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在于贫富差距。因为人们大多不是在跟自己比较,而是跟更有钱的那波人在比较,互联网时代早已将贫富差距的面纱撕开,让年轻人见识到了这个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那就是:你究其一生努力奋斗的一切也许还不如别人的起点。贫富差距的鸿沟让不少年轻人看不到向上的希望从而选择躺平,这才是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娃的根本原因。
Zf当然是看到了根源,正是如此,才有双减、才有号召不要躺平、才有打击抖音炫富、才有推进共同富裕。
但是,贫富差距不会因为看不到而消失。
年末的集中土拍似乎给冰冷的武汉楼市带来了一丝暖意。相比于杭州土拍的火爆和高溢价,武汉的此次土拍,住宅地块均底价成交。从拿地主体和出资背景来看,国资扛起了大旗,也从侧面说明了武汉土地价值的疲软以及财政的压力之大。
对于武汉这种造血能力、税收能力一般的二线省会城市,卖地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财政收入形式。但是无节制的卖地会导致市场在同期出现天量的新房供应,导致部分版块在某一时期出现供远大于求的情况,房价直接被击穿,新盘只能打折才能勉强去化。典型的例子就是盘龙城、汉阳四新等区域。今年8月武汉楼市进入寒冬后,率先出现新盘惊人折扣的就是这些区域。
无休止的卖地无异于饮鸩止渴,版块中的某楼盘若是去化困难加之三道红线的捆绑,可能导致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停工甚至烂尾。这样的情况如果集中爆发,直接关系到地价的稳定和招商的预期。若是银行对开发商抽贷,那一年倒闭几百家开发商也不是什么大新闻。
武汉楼市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分化的种子将由版块之间渗透到版块内部,就算2022年楼市短暂的回暖,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为武汉95%的房子已失去投资属性。
5楼市分化的终局之战
2016年之前,武汉买房可以看环线,普涨是基本面。
从2017年以后,武汉楼市分化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之前的普涨不可能重现。环线理论逐渐瓦解,多中心发展和新区崛起成为解剖楼市的钥匙,版块与版块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就是分化的1.0版本,即版块之间的分化。
十四五规划开局年,随着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经济结构迎来重大调整,楼市将迎来版块分化的2.0版本,即版块内部的分化,底层逻辑就是前文提到的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和房地产回归消费居住属性,淡化投资属性。
个人判断分化的2.0版本在武汉可能需要长达5-10年的过程,如果房地产税明年在武汉试点,分化的2.0版本会进一步加速。
你问什么是分化的2.0版本?就是两个小区仅隔一条街甚至还共享所有资源,但是房价可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你问现在怎么办?抓紧把房子换成你觉得能穿越周期、有年轻高学历人口不断流入、较高品质且值得长期持有的城市或板块去,不要在意短期的波动,坚定地贯彻房住不炒。
土地财政是强二线城市崛起的关键,武汉也不例外。卖地并不能产生现金流,政府拿着卖地的钱除了大兴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公务开支等,最重要的是得招商引资、给优质企业融资、培育先进产业落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卖地的钱转化成现金流和政府的税收。
如果说卖地造新城、旧城改造(变相卖地)是城市化的第一阶段,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现金流阶段。在一众强二线城市中,谁能更早地进入现金流阶段,摆脱对土地的无节制依赖,谁就能在准一线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武汉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储等高新制造全产业链,最终拥有强大的自身造血能力和税收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楼市软着陆。
在一线城市逐步放松落户的情况下,在人口黑天鹅即将到来的情况下,留给武汉的时间不多了。
12月27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要做好房地产税试点准备工作。
原因很简单,因为地方财政吃紧,需要新的财源,土地财政的毒瘾是时候慢慢戒掉了。目前看,应该是先试点,后立法的步骤。
房地产税会加剧一线二线城市楼市的分化,对于武汉而言,会加速版块内部分化2.0的进程。虽然短期可能造成房价波动,但利好优质片区的优质房产。什么是优质片区?就是年轻人口不断流入且能给zf创造现金流和税收的片区。
房地产税对于那些人口净流出或不能创造税收和现金流的城市及版块,是大利空。
楼市调控的目的不是降低房价,而是稳住一线二线的房价,不能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把那些不听话的、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开发商踢出这个游戏,让国资对房地产开发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最大程度的避免金融风险还可以大力发展租赁等保障房建设。所以,再看到新闻报道每年几百家房企倒闭,不要大惊小怪,都是zf的基本操作,倒闭的越多,剩下的越安全,楼市和房价也越可控。
7双减
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校外培训退出,教育回归校内,童年真的回来了吗?
武汉的普高率,全市仅为50%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初中生能上高中。请问,另一半的学生他们去做什么?开挖掘机?
对于大多数中产及以下家庭而言,高考这条路是为数不多的选择,毕竟不是谁都可以走出国镀金这条路(当然,这条路也越来越卷)。既然高考这种残酷的淘汰制选拔考试是指挥棒,那就不可避免的导致校外培训和针对性的鸡娃。
难道双减后大家就不鸡娃了吗?显然不是,对于有钱人而言,可以把最优秀的老师请到自家别墅进行培训;对于条件不错的中产,可以请私教来补习;对于条件一般的广大家长,原本可以花100元/h的集中培训课现在得出400元/h才能请私教来补习。
我当然明白zf的用意,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严重内耗,若不加遏制,势必会冲击公立教育的根基,这违背教育公平的理念。
那句“你不来培优,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对手”确实很扎心,很让人焦虑,但是别人说的不是实话吗?优质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蛋糕就这样大,你不努力卷,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Zf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坚持高考制度不动摇确实是给“寒门贵子”留下了最后的机会。如果早早地搞素质教育,那恐怕阶层早已固化。“双减”有利的一面是团结了中产及以下的广大普通老百姓,加上未来共同富裕的推进,相信能让广大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的只是少部分希望鸡娃突破阶层枷锁的中产。
希望zf不要放弃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期望,真正做大蛋糕,真正提高优质教育的供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教育公平。
8鸡娃
关于鸡娃,我只想说,适度鸡娃的同时更要鸡自己。
9没人愿意慢慢变富
x宇宙、币圈、炒鞋等等是不是割韭菜?
是。
但你一样可以从中赚钱甚至暴富。因为,传统的赛道已经挤满了既得利益者,有野心的那群人要弯道超车。如果你参与其中,且你看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最后的那个傻瓜,那你大概率就是那个傻瓜了。
赌徒之所以沉迷,是因为“不劳而获”的快感否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当你一夜就获得你一年的劳动收益甚至几年的收益时,你会对劳动价值理论产生深深的质疑。赌徒难道不知道他们与庄家的赢钱概率不是50%对50%吗,他们当然知道,只是他们的信条中,再也没有慢慢变富的概念。
就算我告诉大家,现在把所有的房子卖掉,拿上所有的钱去买新能源ETF,拿到2030年碳达峰,你保证大赚一笔。你们有人会去这样做吗?你们绝对会骂我是个大s b神棍。因为没人愿意慢慢变富。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个躺平的时代,更是个割韭菜的时代。
10疫情
疫情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一线医护人员的人性之光和中国政府的责任担当,也揭露了亲美公知们的丑陋嘴脸和灯塔国的民主谎言。中国的制度优势在这次抗疫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在处于风暴中心的武汉,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抗疫奇迹。武汉不愧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也不愧是英雄的人民。
2021年,疫情已经是常态化防控,12月8日,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获中国药监局上市批准。2022年,相信千年古都西安会很快恢复正常。
回想封城时的绝望和混乱,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有的人还在我们的身边,而有的人可能已经无法在我们身边,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家抬头望向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祝他们在那边幸福安宁。
结语
对于2022年,貌似大家都没啥期待,网络上没有壮志豪情也没有砥砺前行,可以理解。在后疫情时代,大家仿佛集体躺平失声。过去的2021年,身边也没有暴富的故事,有的只是失败和叹息。
其实人的一生,成功只是一时,失败才是主旋律。我想真正的成熟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不断的自我革新。因为那条向上攀爬的路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沸腾,不是吗?
正如莫泊桑的那句: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就像硬币的两面,有时候脆弱的一句话就会泪流满面,有时候你会发现已经要咬着牙一个人走了很远。
新的一年,无论是星辰大海还是荆棘满途,愿大家仍带着乘风破浪的勇气砥砺前行。
祝大家2022年新年快乐。
奥特曼,2021年12月31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