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听说人口负增长,我都憋笑了。

3回复 阅读 654

这几年一直有人卖焦虑: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年轻人不想生孩子、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推迟退休年龄……

每一个关键词都能引起一片舆论风暴,貌似是社会问题,其实历朝历代、上下五千年,一直层出不穷各种问题问题是:咱们能活好这辈子都不容易,还考虑那么多?

5000年来的韭菜们,就没担心过养老!中国有养老保险的历史只有50年。

1950年,中国才正儿八经给企业和公务员上养老保险。

2010年,八亿农民才普及了养老保险,这么看来,咱们过去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有4987年都在裸奔养老。

大部分人的钱,不断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根据乐施会发布的数据,全球亿万富翁的财富过去两年合计“日增27亿美元”,而工薪阶层只有17亿人的收入涨幅“跑输”通货膨胀。剩下几十亿人钱越来越少。

这件事不是现在才发生,过去几千年,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土豪乡绅的资产都很庞大,可能比现在的数据还要疯狂。只是那时候的普通人受教育程度低,“认命”是主旋律。

韭菜们不想生孩子出来受罪,我国人口开始了负增长

2022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全国人口数据,该年度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比,仅增长了48万人(2020年这一数据还有204万人),已处于正增长与负增长的临界点上;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专家都预测我国人口在2022年会是负增长。

2022年4月《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的平均意愿子女数为1.36,低于2019年调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的意愿子女数(1.44)。近50%大学生的意愿子女数少于2个。


1、70%的城市化,但城市里无法让老人自给自足,过高的生活成本,难以为继。

过去几千年,老人在土地上只要撒点种子,多少能够自给自足,没钱也能过日子。现在城市里不行!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放开广袤的土地政策,允许任何人回乡养老,国家提供给老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自留地。

2、养老最根本的不是解决医疗,病患最大的问题是食品安全早就有问题

过去几十年,粮食、蔬菜、肉类及副食品,进行了大量集中化、工业化生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致使整个社会面的“食材有害于人类健康”,病从口入几十年了,养老才关心医疗质量。

解决办法差不多:源头上允许农业用地自由交易,大部分家庭农场将活跃起来,从孩童的食材开始就减少危害,老了也不至于满身的毛病需要医疗伴随养老。

3、年轻人少,老年人多,出现养不起老,这本就是很扯的干预自然规律。

生育率下降,根源并不是大家不愿意生,而是社会价值导向出了问题
解决办法不新鲜:放开宅基地市场、放开自建房市场、放开农业用地经营限制,让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生活,而不是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生活成本压抑了生育意愿

来算个细帐,养老问题不是问题

我这两年在乡下搞院子,日常生活所需都可以自己解决,即使需要采购工业生产的物品,其实也可以通过售卖农副产品抵消部分开支。

乡下生活大概一个月收支抵消后,花五百就够过日子了。而城里没有三五千元,日子相当不易。不要觉得不可思议,去实际体验看看。

这条的逻辑特别重要!有人测算,年轻人交的养老保险费供不起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所以养老成为了大问题。可是,如果养老金只花出去了10~20%,剩下的还是会补贴子孙这些年轻人,养老哪来的问题

养而不老、退而不休,才能解决养老弊病

退休后,坐吃等死、打麻将、跳广场舞,没有产生社会价值,看似享受生活,其实是一种人生虚度,价值浪费。

大家都会死,早死晚死而已,回到乡村,一群老头老太太种种菜,自给自足,互相帮衬,也能打麻将,也能跳广场舞,还能享受极好的自然环境,花销也少了很多,心情好了病痛也会减少,不给子女和社会增加资源消耗,全社会都会很开心。


倘若发挥余热,自由意愿参加返聘,创造余热的社会价值,也是值得赞赏的生活态度,而不是退休等死。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寿命增长,还有大好的时光可以利用好,为何要早早迟暮。

归根结底就这三条

1、放开户籍制度,任何人都可以回乡下经营农业用地。目前非农户口无法往农村迁移获得土地,导致城市化不可逆,生育成本和养老成本居高不下。

2、放开自建房供地及审批,降低住房成本,释放消费力。目前的整个社会的生存压力都锁死在高房价上,释放多种居住形式,允许自建房,打压房价,转移城市人口,疏散生活压力,人们会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多子多福的天伦之乐上。

3、减少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打破师资固定在名校,平均义务教育资源。放开大学教育的私立办学,把高考独木桥加宽,也就减少了教育内卷,生孩子不必担心过独木桥。

放开生,却生不出来,是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专家们怎么看?韭菜们不傻,谁不知道多子多福?生出一堆焦头烂额,富人们收割人口红利,不可行。

标签

会生活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1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云开雾散否极泰来 博士后

耗材如果日渐减少,价格就会逐渐上涨,成本就会大量增加,主材会有被征用的危险,为保持自身安全,就会鼓励多制造降低成本,耗材一多就会内卷互相倾轧,价格会更低,你的明白?

月夜枯叟 硕士一年级

对资本和国家来说是个坏消息,其实对个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公共资源相对就更充沛了,过去妇产科排队呀,招关系呀,要床位呀。。。读书也是如此,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要头疼。

现在? 妇产科空床总是有的,有些医院一天也就2-3个产妇,随时去随时有床位,而且护士医生因为照顾的产妇少,分出的时间也多。学校也是如此,想想过去一年生1500万人,6年就是9000万,一个小学假设1000人,就需要9万所小学,现在一年才1000万 ,只需要6万所小学了,老师和学校瞬间多出来了,如果继续下降可能连一半的小学都不需要了,大概率就会降低班级人数,一个班20-30人老师压力小了,学生也能得到更多关注。

景区再也不是人山人海了,公共交通可能也不那么拥挤了。。。粮食需求都会下降,毕竟7亿人口吃的肯定没有14亿人多,未来我们甚至可能成为农业出口大国。。。

人口减少还意味着劳动力供应不足,可能提高劳动力的报酬来吸引人员工作,意味着收入可能提高。等等等

一切对人民都是一个好的预期,除了某些血汗工厂和某些人以外。。。这不是我们当初计划生育的最终目的吗?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jingjing3 硕士一年级

农村的地也不少被征用了,拆迁了。而且上几代的城市人,老了之后,养老能回哪里的农村?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