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考试确认改革,写作不出意外的作为改革单项之一。作为一名曾经的托福写作老师,我很早便关注写作动态。现行的托福独立写作很难贴合大学写作的需求,而改革后的写作抓住了基于材料写作的核心。标化考试的写作是预估学生日后应对学术场景的能力,比如是否能综合教材、论文和期刊等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大学申请中的写作则是为了描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经常打比方,文书就是翻译。分数和竞赛不一定是招生官能读懂的材料,但一篇有趣的文书是能打动招生官的。如果申请者的成绩信息愈发的趋同,你猜美国大学是否会通过增加补充文书的数量,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
前一段时间是今年美国大学夏校申请比较集中的阶段,格理特的同事们会在办公室聊学生夏校文书的情况。汪英伦作为经历了完整美高、美本和美研的留学亲历者,非常在乎学生的读写能力。面对一些学生的“空心文字”,他也经常搔头抓耳。他认为用文字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用文字生动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美国顶尖学府在本科阶段十分注重通识博雅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了解西方文化,让他们能欣赏从古希腊时代起两千多年的西方文明精华,并强调学生能够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些人文社科却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歧视”,认为文科社科无法为孩子打开毕业后高薪工作的渠道。同时每年用5-6万美金的花销供孩子读一个“无用”的学科是一笔十分不划算的买卖。专业知识虽然重要,但它们只是美本教育的通识博雅教育中锦上添花的部分。这种看似无用的学科正是美国本科教育的精华。
美国本科教育培养的是人,而不是技能。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捍卫自己的思想,并始终怀揣着一个崇高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在广阔人生中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学生太擅长考试,却不擅长“思考”。所以,当面试中碰到“Tell me about yourself(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时,他们都会异常紧张。碰到“Tell me why you want to study this subject(告诉我你为什么想上这门课)”时,学生要憋好几天才能勉强写出来一篇300字的小essay,甚至还需要通过essay代写来完成。这些学霸们可能有着非常高的考试成绩或者在国际竞赛中也屡获佳绩,但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匮乏(不是在怪孩子们,毕竟两种教育体系迥然不同)、对西方文史哲经典的有限了解注定会限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