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CCTV4看到一则报道:“德国现在流行爸爸们请一年长假回家去陪孩子,哪怕是薪水被裁减至3分之1也在所不惜。”
家庭所处的文化背景,起着重要的环境作用,德国巴赫家族就出过60名音乐家。
想起了胡适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须考察三件事:
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
第二:看他们怎样怎样待女人;
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胡适先生曾著《麻将》一文,对热衷于麻将的人们是这样描述的:“中国的男人们以打麻将为消遣,女人们以打麻将为家常,老人们以打麻将为下半生的事业……
也许有人会说:德国人有钱撒,我们是要挣饭饭钱的咧!
一位经商的朋友告诉我,汉正街第一代的暴发户们,几乎全部都废掉了。没有一点文化底蕴的人,突然有了钱后,他们除了忙着换老婆;或是赌、或是毒、或是嫖......没有谁会知道要回去陪孩子的。
许多教书人都知道:商人与官员的孩子,大多是不成器的。无怪有人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
治理一个家庭比统治一个王国更难。(法)蒙田《随想录》
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曾经在国会深有感叹地说:“做一个好父亲比做一个好首相要难多了!”
感叹之余,拾起自己原来的一篇旧文——
“我们家呀,有两个疯子,一个大疯子常带着一个小疯子玩。”——这是我们家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听到领导嗔怪时,我刚挤挤眼做个鬼脸;小疯子也正在歪着嘴巴扮死像,那个默契呀,几乎在同一秒种内完成。
曾有朋友请教:“有什么好方法与孩子做朋友?”我脱口而出:“象个孩子一样地带着孩子玩!玩的越疯狂,越容易走进孩子心里,越容易成为孩子的铁杆朋友。”
一但与孩子结为铁杆朋友,那什么事情都好办了。有时候你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孩子就知道该干什么了,这就是心心相应了。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权利,是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一吃喝拉撒睡外的Z基本的活动,Z喜爱的活动。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孩子的童年和欢乐。如果说,游戏是孩子的一门主课,玩具就是教科书。
每个人对美好童年的留恋和回忆,其Z主要的内容就是游戏,就是与小伙伴们共同玩耍的过程。过去的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促进智力发展的过程,主要不是有成人来担负,是由大一点的孩子来担负。现在独生子的小伙伴可不好找啊!(只好由老爸来充当替代品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就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苏金娜讲的好:“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校。”游戏可以使孩子萌发意识、激发情趣、启发智慧、锻炼体魄、塑造性格、适应社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食脑的时代。(食脑,粤语,靠脑子吃饭,引申 为,以想法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方面有三个层次:陪护着孩子玩是第一层次;象个孩子一样与孩子一起玩是第二层次、象个孩子王一样指导着孩子一起玩那才是做家长的Z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