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的想象力与生生不息的浪漫主义、持之以恒的理想主义是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时三年有余,由著名艺术家杨丽萍导演、谭盾出任音乐总监的,首部以歌舞为主要元素在舞台上呈现“荆楚”文化的民族史诗巨制《荆楚映象》将于2024年7月12-14日在湖北武汉琴台剧院举行首演。
一,填补民族文化多样性呈现的空白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一个丰富的多元一体的构成,是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综合体。其中儒家、道家的文化思想,犹如太极中的阴阳两极,对应而生,相辅相成,成为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儒家思想、中原文明、黄河文明构成的中华文明部分具有雄性的、阳刚的、理性的文化特征,这是构成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民族性格的一个部分。而以道家思想、南方部族、长江文明等则构成了中华文明雌性、阴柔、感性的另一面。这一阳一阴,一刚一柔,正如龙与凤,天与地一样结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以往的舞台上,对于中原文明,对于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的创作与表现居多,而对于中华文明中其他的构成部分相对较少,对于中华文明的神话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对于灿烂的楚文化等表现较少、规模较小。《荆楚映象》填补了这一文化表达空白,是第一次以歌舞的形式大规模呈现荆楚文化的舞台史诗巨制。
历史文献记载:楚俗“尊凤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楚文化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而历史上的楚国八百年更是辉煌灿烂,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三千年前创造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却知之甚少。全盛时期的楚国北到黄河,东达东海,西至巴蜀,南抵岭南。在吸收、融合以及创新之中形成的楚国文化,对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南和西南地区影响极其深远。楚辞的浪漫优雅、青铜器的庄严厚重、漆器的神秘艳丽,这些极具标志性的楚文化遗存早已溶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标志。
二,呈现龙飞凤舞的中国想象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东方艺术独树一帜,而使之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一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想象力”。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这部以美为线索梳理整个中华文明的著作中,第一个章节就叫“龙飞凤舞”。讲述了中华文明在久远的年代,就以生活为原型,用浩瀚博大的想象力创造出了“龙”和“凤”这两种神兽,并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凤的诞生就是因为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拥有瑰丽的想象力,并拥有无与伦比的包容度,所以龙凤不仅仅成为视觉化的民族图腾,不仅仅成为代表吉祥、力量的精神符号,更成为中国人独特而有力的中国精神元素。这种中国精神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楚文化之所以瑰丽灿烂,正是因为他是中华文明想象力的极致表现。无论是屈原在《天问》中那匪夷所思至今难以解答的一百多个问题,还是《九歌》中对于传说众神那栩栩如生的描写,更不论大量出土的楚文化文物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艺术品。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大门。在这门中,我们目瞪口呆,我们惊叹讶异,我们才恍然发现,我们的祖先竟然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荆楚映象》这次将在舞台上,为您直观地呈现这华丽的想象,无论是顶天立地的青铜巨门,还是高达6.5米的巨型编钟;无论是精美的玉覆面、灵动的车马人物出行图,还是屈原《九歌》世界中的巍巍众神;后羿是怎样射日的?山鬼是怎样骑豹的?凤凰是怎样浴火重生的?……我们都将在剧院的舞台上以你难以想象的方式一一呈现。
三,恢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中国传统时至今日,我们以“荆楚”为题,正是要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人文精神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除去那些神秘神奇的传说,除去那些巧夺天工的文物,除去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与诗篇,我们更加看重的是荆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精神。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物质化,全球趋同化的今天,如何弘扬人文精神?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如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Z后天下大同。荆楚文化给予了我们回答这个时代之问的启发与可能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浪漫,何以为人?一个民族如果缺失了理想,何以为魂?
所以《荆楚映象》的创作核心就是“追溯中华民族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精神传统,重塑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主义价值观与浪漫主义情怀。”以荆楚文化的传说、历史、文物、文学等为元素,用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形式,重新激发人们对于理想的追寻,对于浪漫的追求,而这两者是我们认为构成当代“中国精神”、“中国性格”的重要部分。
四,以屈原为魂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屈原无疑是荆楚文化中的核心灵魂人物,他是中国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源头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符号旗帜。整个《荆楚映象》以屈原的四部经典名著为篇章,分别是上半场的:《天问》、《九歌》,和下半场的:《离骚》、《橘颂》。
简单来说,上半场为观众打造出一个由屈原的楚辞所描绘的前所未有的“荆楚世界”,呈现出了神秘华丽极富想象力的神话世界。而下半场则以历史中的战国为时代背景,以历史中屈原的经历为线索,为你呈现出两千多年前那个慷慨悲歌、爱恨交织的历史来。
屈原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纪念传颂,是因为他的爱国主义不是空泛的,他爱国,首先爱的是人,爱的是这土地,爱的是这文化。正是这人、这故土、这文化才构成了“国”。我们在今天来宣传屈原,其实要宣传的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爱国主义,其实要宣传的正是这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想主义,其实要宣传的正是这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
屈原离去了吗?不,从来都没有,他投身于波涛之中,变成了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体中的热血;他随云而去,却化身成为了不死的凤凰,飞翔于每个中国人脑海之中,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正是这热血,正是这记忆,让中华民族历尽磨难依然生生不息。
五,古老文化的当代翻译
国人都知道楚辞,但因为那些生僻的文字,难懂的古汉语,使得楚辞乃至楚文化与当今的现代人始终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迷雾。现在好了,在《荆楚映象》中我们把楚辞画成了画,制成了景,演成了戏,吼成了曲,跳成了舞。我们把那些两千多年前的梦,活生生地,唱给你听,跳给你看,宛如一场祭祀。
在《荆楚映象》中,杨丽萍运用了如戏曲、皮影、木偶、武术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结合现代Z为先进的舞台科技,将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古文、古情、古意,以当代观众,尤其是当代年轻观众都看得懂、喜欢看的方式一一呈现。正是这种极具活力的“当代舞台翻译”,才使得我们那些古老的沉睡已久的文化历史在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鲜活的可以与当下观众共情交流的“活文化”、“活历史”。
六,顶级团队带来民族文化的昂然自信《荆楚映象》在中国传统丙辰龙年首演发布,也是杨丽萍对于“中国精神”在新时代传承的又一次创作探索。这种继往开来的创作拥有一种向内的自省力驱动力。这种力量使得我们看向自己、看向历史、看向土地,看向民间。这也是杨丽萍老师一贯的创作动力源泉:扎根土地民族,扎根自然生活。从我们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中去找寻创作的灵感,并在这种找寻中强烈地感受到我们民族古老、博大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在今时今日继承发扬的自信心。在杨丽萍的系列作品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她这种从民族文化历史中来,从生活土地人生中来的强烈气息,所以也使得这些作品既神秘又亲切,既古老又现代。
在杨丽萍的感召下,《荆楚映象》剧组云集了国内外顶级的艺术团队。国际知名音乐人谭盾老师出任音乐总监,也算圆了他多年以来想要和杨丽萍老师合作的梦。谭盾曾说:“我是长沙人,对楚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的一些主要作品,如交响乐作品《离骚》、祭祀歌剧《九歌》等都饱含楚文化元素。编钟1978年出土以来,我就对它‘蓄谋’已久,我对它迷惑和梦想了好多年。”在这次《荆楚映象》的音乐中,就有谭盾老师曾用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的音乐元素。而谭盾老师也一直在探索音乐的视觉化课题,就此他曾与杨丽萍老师有过多次的探讨与实验,这次也终于可以在《荆楚映象》倾情呈现。
舞美总监张庆山老师曾设计制作了国内外众多大型演出,这次《荆楚映象》的整个视觉设计团队:舞美总监张庆山(原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系主任)、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崔晓东、灯光设计曲明、造型设计孙晓红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顶级专家团队,再加上著名视频设计:冯磊、包尔温。使得《荆楚映象》的整个视觉呈现出极其厚重震撼的效果,可谓是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
而文学总监梁戈逻所追求的则是在文学性和戏剧性上,如何拉近古老文明与当代人的关系?如何将荆楚文化中隐晦难懂扑簌迷离的部分,变成今天的观众听得懂看得明的当代艺术?如何唤醒在中国人心中一脉相承但又沉睡已久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
以年轻舞蹈家大朱(朱凤伟)领衔的编舞团队,则汇集了目前中国舞蹈界一大批年轻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巩中辉、董翀翰、程珮莹、罗智杰、张育铭、泽丹……他们以现当代的编舞思维重新整合古老的身体元素,以东方的身体文化承载和述说着令今天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肢体故事。相信通过《荆楚映象》的舞台,中国舞蹈界又将涌现出一批耀眼的舞台之星。
《荆楚映象》主创团队的创作在杨丽萍的带领下还呈现出一种向外的探索力与生命力。这些基于民族文化的创作有一种健康的昂扬的自信的美,这种自信和美正是当代中国人,当代中国艺术家对于现代,对于世界的态度与表达。我们源远流长,所以我们昂扬自信;我们生生不息,所以我们不卑不亢;我们兼容并包,所以我们地久天长。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就能更加充满自信地在当今的、世界的舞台上长袖善舞、各美其美。这种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种向内向历史向民族的自省力与驱动力,结合新时代中华民族向外的探索力,共同构成了沉着自信的当代“中国文化精神”。从而也生动地演绎和注释了何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化规律。
正是:荆棘丛中续薪火,云梦泽里说云梦。7月12日-14日,武汉琴台剧院,我们等你来,等你来复活你,心中干涸已久的理想与浪漫。杨丽萍导演,谭盾音乐总监,《荆楚映象》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