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看了《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一个让人悲而泣而思,一个却没有多大的触动。无怪乎影迷评论:一个是艺术片一个是商业片。
艺术片也好商业片也罢,都需要一个切入点向事隔几十年后的人们展现史实,用一种角度让人深思,用一种真实让人震撼,用一种赤裸揭露罪恶,用一种血腥让人亲临现场......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不算少,我觉得这类影片Z好具备这几点:
不只是血腥暴行的写实记录
不只是对民族大灾难的感慨
要有国难前人性挣扎的写照
要有死亡迫近时的心理分析
以上方面不仅针对中国幸存者,遇难者,也要有日本人的遇难者,幸存者。
《南京!南京!》做到了!有刘烨出演的中国士兵,幸存的小孩,国际救援的拉贝,拉贝的秘书,和自杀的日本兵。
在刘烨主动走向法场,用手挡住小孩双眼的镜头很让人心痛,本应是美好的童年却这么快就迎接死亡的到来!只好用手让他的眼睛不再看到这个世界的血腥!
Z大的突破是那个日本士兵的描写!他是众多野兽中心善的一员,不太忍心杀人,同情并喜欢上慰安妇百合子,想娶她做妻子,想迅速带她回日本一起过平静的生活。
可以想象入伍非他所愿,杀人于心不忍,对这场大屠杀看不过去却只能是绝对服从,归乡之心带出一袅袅温暖的生活味道。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战争狂,并不是所有的日本兵都是野兽,在淡化国藉种族地域之后上升到人性的高度,和其在战争中的压抑扭曲。
遇难者有中国人当然也有日本人,他们也有家庭,他们的行为造成中国的大灾难也造成自己家庭的小灾难,隔海相望,两位母亲将同时为儿子守灵,或者连母亲也遇难...
到这里我体会出一种原谅,一种对恨的化解,灾难从来都是双向的,祸首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支部队,而是像希特勒这样有权又有野心的战争疯子!Z后揭示永恒的主题:和平!
那个日本兵Z后自杀了,说了句很经典的话“活着比死了更累吧?”
他的自杀说是赎罪不如说是解脱。侵略中国情非得已,遇到自己爱的人却发现她不属于自己,而是许多人的泄浴工具,Z后孤独死去,活着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了,爱人兄弟皆亡矣,回国何益?
拉贝秘书用几百战俘换取妻儿和更多难民的性命似乎有些汉奸性质,实则是明智之举!原来有时所谓的汉奸也是很痛苦的!在被枪毙前他的一句“我老婆肚子又大了”充满豪迈和希望。
上升到人性的高度和对仇恨的深度剖析是本片的亮点。
《拉贝日记》就有些个人传记的味道,亮点是德国本部召他回国时的矛盾心理,去留间真实地展现内心活动,有很高的真实性,同时从开始到后来对国际救助中心的态度转变也是妙笔,突破以往一面性的描写,更多的心理描写态度转变更为写实,有转变才有成长,才显不凡。但大屠杀成为背景,对历史的展开度不够。
各有所爱吧!
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