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欧美网上很热的一个话题就是《阿凡达》观众的“晕3菜”问题。为此还有欧美影迷发明了一个词:“Avatar h3dache”,意为“《阿凡达》3D晕眩症”,我们这里简称“晕3菜”。尽管有此症状者属小众,且多为影评人、资深影迷或高知,但这里依然要为影迷朋友介绍一下3D电影观影经验。
造成观众“晕3菜”的主要原因是,3D电影除实焦画面外,还有元素丰富的虚焦布景画面观众无法聚焦实焦之外的景深画面。画面里的元素过于丰富,像远处景深里虚焦的树叶就是众多元素里的一部分。但观看3D电影的时候,观众必须舍弃虚焦画面里的这些元素。因为这些元素会让眼球重新聚焦,且屡屡聚焦失败。这就类似在雪山上的人眼球长期搜查不到视觉焦点而造成的雪盲。而在看3D电影时,观众要想让眼球不那么疲劳便要放弃背景元素,把主要精力放在实景画面上。但对影评人和资深影迷来说,这样会有被动感。
其实詹姆斯·卡梅隆选择用3D的方式拍摄《阿凡达》也是做了很大牺牲。为避免受到“盒子里的杰克”这样的批评,卡梅隆在拍摄过程中尽可能强调空间感,以突出3D视觉。虚焦画面造成的反差可以突出前景中的特定元素。但那些喜欢在虚焦布景里提供重要信息的导演就无法施展了。像那些喜欢让反派隐藏在布景里,造成“笨鳖,在你后头哪!”效果的惊悚片导演就没戏唱了。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1960)就是利用虚焦画面和完全失焦的镜头制造的惊悚效果。
此外,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里,通过对德卡德眼部反光的处理表现出了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假如没有虚焦画面里夸张的眼神光,这个关键画面会索然无味。我们现在了解到,有些画面里虚焦部分也是启着很大作用的。
当然,如果是卡梅隆用3D设备拍摄的影片,此类表现手法便无法使用了。想看《阿凡达》虚焦画面里的元素的影迷则会万分头疼。资深影片的观影习惯受到挑战。按一位美国评论者的说法就是“被烘干和卡住了”。为求3D效果,卡梅隆把虚焦画面的意义和表现力削弱了。
作为一名资深影迷,想在观看《阿凡达》3D版时没有晕的感觉的话,必须学会让大脑充分放松,始终保持半对眼儿状态紧盯实焦元素。一旦搞清了状况,“晕3D”的感觉会立即消失。
预计随着科技的提升,3D版会在下个十年里解决这个相对传统2D画面的弱势缺陷,让导演有更多表现手法呈现。当然,在此之前,自身影迷们必须放下从前观看大师级电影的精气神,好好放松下来,不“晕3菜”地看这部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