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育儿

令人心酸的幼儿园视频——更新:关于幼儿园的思考

55回复 阅读 975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0OTYwMjg=/v.swf

张以庆,湖北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独立制片人、高级记者,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主要代表作品有《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儿园》等。《幼儿园》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Z佳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你个子真是很高,为什么会长这么高呢?”镜头外,提问者笑着问。镜头对面,坐着接受访问的小男孩说:“因为,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这是纪录片幼儿园》里的一幕。张以庆说,没有人会想得到孩子会这样回答,也许,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

  《幼儿园》历时1年的准备、14个月的拍摄、5个月的剪辑。在片子的简介中张以庆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说童年是单纯的,这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

父母必读》:孩童时期往往被冠以单纯、快乐、清澈等等这样的形容词,非常醉、非常美,《幼儿园》却将人们所熟知的这一切颠覆。如果让您来定义,怎么形容童年?

  张以庆:你说颠覆,Z先颠覆的其实是我。在幼儿园里的14个月,Z初我期待寻求的安静的、纯粹的、理想的、浪漫的童年变得摇摆起来。我发现童年其实非常多元,除了天真,还有天真的丧失,孩子们孤独、冷漠、压抑、承受压力,美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曾经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 JC。”“JC是干什么的?”“JC?交警也可以收蛮多钱。”还有一个孩子说,“钱买不到快乐,也买不到心。”成人世界的明标准、潜规则仿佛早已被孩子窥破。

  

  《父母必读》:多元化的童年,如果用色彩来比喻, 本应该是五彩斑斓的……

  张以庆:但是这种斑斓杂色并不让人舒服、欣喜,相反有些刺眼,有些痛心。你看看那个孩子,在幼儿园里总也等不到妈妈,那件穿不上的衣服,那个摞不上的板凳,孩子要独自承担这一切东西;而另一边,五花八门的电视、广告、杂志、网络……不加掩饰的资讯直接撞击着孩子们的生活,他们的思维日渐被媒体影响并左右。一个才几岁的孩子,“9.11”事件、“非典”,“世界杯和中国队”……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懂的。这些重要吗?我不知道。但是让人忧虑的是,当孩子的“内存”都被这些成人的、概念的、外来的资讯占领的时候,本该具有的生命力、创造力、激情、想象力该去往哪里?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父母必读》:很多成年人看《幼儿园》的时候潸然泪下,不再是孩子的观众从里面看见了自己的曾经和现在。

  张以庆:看《幼儿园》,你要准备好接受打击,因为每个镜头都是一种隐喻。你看那个一直孤独地一个人坐在空空的教室里的小班学生,他抬头看窗外,他的眼里,是毫无疑问的孤独和自我守望。你以为那个张望窗外的孩子不是你吗?是谁总在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谁在一心憧憬笼子那端的自由?那把椅子,说摞不上就是怎么也摞不上。某些时候,我们就是那个摞不上椅子孩子,用尽全身力气,却怎么都过不去。这里难道没有我们的影子?后来,我在《幼儿园》的片首写了这样一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审视自己,担负起成年人的责任。”

父母必读》:但是,其实没有哪个时代的父母像现在这样关注孩子

  张以庆:有一个问题同时提给中国的老师和外国的老师——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中国的老师回答:“爱孩子。”这无可非议,和我们大多数父母的答案是相同的。而西方的老师的答案是:“理解孩子。”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是,我们爱得不准确,爱得功利,爱得畸形。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在孩子面前,我们手足无措。现在的父母很茫然,我们在对待孩子上没有自己的标准,于是只好从众——一件事如果大家都做那就是对的,大家都学钢琴、学心算、学外语,那我的孩子也要学。

  《父母必读》:这部片子当然不止是给父母看的,但就父母而言,《幼儿园》的意义在哪里?

  张以庆: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正视自己,修正自己。比如,我们可以不让一个4岁的孩子上4个兴趣班,不Z晚一个接孩子,不让他独自面对系不上的鞋带、摞不上的椅子,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问一句“你需要帮助吗”,不让他过早接触所谓的潜规则,能够直率而不掩饰地和孩子对话,而不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担负起成年人的责任。

  《父母必读》:理想的幼儿园是怎样的?

  张以庆:宁静,没有压抑,很释放;需要时有人帮助;自由,宽松,温暖,有机会去做梦。我宁愿再上一次这样的幼儿园

  《父母必读》:找到了吗?

  张以庆:我相信时代总是前进的,总会有一个拐弯的时期。

  

  《幼儿园》不仅仅是对短暂童年生活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它在反思这一段生活所承载的成长的意义,这也是《父母必读》关注《幼儿园》的用意所在。

  孩子们的成长是缓慢的,缓慢得甚至被我们忽略,而这种被忽略的个性的东西,Z终会被记录在他们一生性格的形成之中。

  张以庆说,你知道你的孩子怎么样吗?我告诉你,我知道,因为我和孩子们待了14个月。冷静的等待,客观的思考,更多地让我理解了他们。

————————————————————————————————————————————

父母必读》:幼儿园孩子进入的第一个集体。他们需要在群体中学会一些规则,养成一些习惯,效仿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

  张以庆:但是我看到的是无条件的效仿和格式化的结果。其实我想,“请你像我这样做”的初衷是要让孩子们效仿一些基本的做人的习惯和社交的准则,比如饭前便后洗手,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先来后到等等,但是我们把它扩大化了。在孩子们很专注地用积木搭建自己的宫殿,很投入地画出抽象的“向日葵”,有板有眼地制作着黏糊糊的手工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要把他们从那种投入的状态拽出来,非得像我们这样做呢?

  而另一方面,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并慢慢地等待。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们太想“帮助”孩子了。规范化、课程化地输送“请你像我这样做”的结果是,除了帮助他们养成一些必备的习惯以外,孩子们的成长也被压缩起来。外在的东西是“像你这样做”完成的,可是内在的创新、个性、生动、想象力没有人关心,这个交换成本太高了。

  《父母必读》: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发生在西方的一所幼儿园里。同样是入园的第一天,老师孩子带到图书馆,请他们各自讲一个故事,然后帮他们记录下来并装订成书。老师告诉孩子,这是他们写的第一本书,写书并不难。这是另一堂“人生第一课”。

  张以庆:这样的“第一堂课”非常好。老师告诉孩子,你是个独特的个体,你可以构筑起一个了不起的事物。其实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精神——对自我和个性的关怀,这种局限性在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幼儿园》里的这所幼儿园应该是这所城市中Z好的幼儿园,园方开明,老师们善良而负责任,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现实和时代的局限性。这样的问题不是某一个老师,或者幼儿园所能担当得起的,而是这个社会,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

  《父母必读》:“人生的第一堂课”如此重要,您认为这第一堂课要怎么上?

  张以庆:我想说,老师、家长,其实每时每刻都在上着课。比如,你自己做人的规范,你的做派,你的举止,你的言语,你的好奇心以及你对孩子好奇心的尊重,你对孩子的情感的体贴……真的不用逼着孩子“请你像我这样做”,每时每刻,他都会像你这样做。

  心理学家陈会昌曾说,孩子身上有两颗种子,一颗种子是干别人让干的事情;第二颗种子是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第一颗种子的核心是自我控制,听话顺从;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是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幼儿园》的镜头里,孩子们身上第二颗种子成长得有些吃力。一起来呵护这颗无比珍贵的种子吧,也许这才是孩子Z终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所在。

父母必读》:听说这个镜头您拍了两次?

  张以庆:对,片子里摞椅子的内容其实是两次拍摄的结果,第一次是在午饭后,第二次是当天的晚饭后。中午那一次,这孩子摞了好久都摞不好。老师也注意到他了,但她并没有走近,只是远远地说了句“你把它调个面”,然后就不再过问了。孩子闻言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当他用肚子顶着椅子几欲哭泣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停止了拍摄。我说:“孩子,我告诉你可以这样摞。”帮他把椅子摞了上去。晚上吃完饭后又要摞椅子了,我们再一次注意了这个孩子,结果他手中的椅子还是摞不上,又困在了那里。

  《父母必读》:怎么会关注到这样一个生活细节?

  张以庆:注意到这一幕非常偶然,孩子每天都被要求这样做,但我们发现这一幕时已是这个孩子入园两三个礼拜后的事情了。这之前他肯定也是摞不上的,为什么会被我们忽略?是这个孩子偷偷逃避起来不摞椅子?还是他紧赶着吃完饭,好把椅子直接搁在下面一排,这样就避免向上摞椅子了?谁也不知道。我们看到的是现在这个孩子很痛苦,很无奈。但在此之前他可能已经默默紧张了一二十天了。

父母必读》:这个无助的孩子让人很心疼,看到这儿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张以庆:很多人看到这儿会产生共鸣,是因为他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个摞不上椅子孩子,我们经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在事后或者当时别人来看觉得不值一提,甚至滑稽可笑的误区里,跌跌撞撞地想努力走出来,但却怎么都过不去。在人生的每个年龄段都有要解决的任务,于是摞不上椅子的问题会伴随我们一生。就拿做父母这件事而言,尽管我们随口就说“请你像我这样做”,但是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真的很茫然,经常会有摞不上椅子时候

父母必读》:您觉得这件事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张以庆:我在反思的是,这种好心的“独立”是这个年龄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吗?孩子究竟有没有准备好接受这样的训练?我看到的是这个孩子吃饭的时候很紧张,摆不上椅子时孤立无援、痛苦和无助,这无形中变成了一种伤害。也许老师鼓励他独自承受是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帮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只是我的疑惑是,我们和我们的上一代都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如果这样的方式有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应该都是个性鲜明、人格独立的人。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并不独立,另一方面我们在遇到困境时得不到帮助,又特别无助。如果这个坎儿过不去,孩子受到伤害,变得不自信,独立的目的也达不到,又何必拘于其中?   

 

 《父母必读》:独立和关爱其实并不矛盾,儿童的成长是需要空间和等待的,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引导和关爱。

  张以庆:孩子在向前探索的时候,有人在身后支持着他,在需要的时候听到我们温柔地询问“宝贝,你需要帮助吗”,会给他极大的安全感和前行的勇气,再看到别人的孤立无援时就不会漠然。而我们在帮助别人摞上椅子时候,也可以得到别人帮我们摞上的那把椅子

  但是,很多人从童年起就失去了许多体验这种温暖的机会。行走在路上,看到的净是路人冷漠的眼神,一些人受不了了,组织了所谓的“抱抱团”,倡导陌生人之间的关怀。其实我们更需要的还不是拥抱,只要稍微微笑一下,就可以改变很多。如果成人之间多有戒备,那么,把微笑和关爱留给孩子吧。

本帖Z后由 钰儿妈妈 于 2009-4-6 00:35 编辑 ]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晶灵静儿 高中一年级

很好看的一个短片,看过好多次,小孩子们都好可爱!!!

Xiao吖 博士后

50分钟啊

看看

得意妹妹 硕士一年级

就是有点长,蛮好看

得意妹妹 硕士一年级

还有点卡

l圈圈l 硕士二年级

我的网素速好慢啊,留个记号先

二月 硕士三年级

让我回去吧!!55想到小时候我也是这么怕去幼儿园的。~~

人快30 高中一年级

喜欢04:02的那个告状小男孩.

zhangjunz3 硕士二年级

请问哈

视频是 麽样发的?

选那种格式的?

没有swf的可选啊!

单调单调是我 硕士三年级

蛮可爱啊!

带猫猫逛街 硕士三年级

小孩子真可爱

蓝紫君 硕士一年级
钰儿妈妈 大学三年级

在发贴的页面里点击我画了红圈圈的那个图标,输入你要上传的视频链接就可以了~我上传的就是swf啊~下面就是我的视频链接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0OTYwMjg=/v.swf

洋娃娃 大学四年级

看了后 真的很有感触哦··

感觉找到了很多的童年回忆。。想当初我还是含着奶嘴进的幼儿园。。。

以前想过当幼儿园老师。。现在发现当幼儿园老师真是不容易。。孩子们都好皮。但又好可爱··

彤宝 超级意粉

哎~!看的我哭的稀里哗啦的~要是我宝宝上幼儿园哭成那样,明知不对我也会冲动的把她抱回去,我到时候么办啊

钰儿妈妈 大学三年级

跟我一样啊。。。。我也担心到时候钰儿上幼儿园,我估计会跟她一起哭嘀~

蓝紫君 硕士一年级
丽丽宝宝 初中二年级

不过我以前送我小侄女去幼儿园看到过好多小孩哭,据说只要家长 走的更快就会更快止住眼泪的,

曲终人去楼空 大学四年级

555~~~~~我也上过幼儿园,看了心里的感觉真是...说不上来啊!不知现在幼儿园的同学都在搞什么呢....天各一方啊!

注销用户1604310761 大学三年级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