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生宝宝看上去那么娇小、幼嫩,妈妈想帮宝宝洗脸都要小心翼翼,有时真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为新生宝宝做面部护理除了需要细心,还有些动作上的技巧可学。
面部:由于新生宝宝面部表皮薄,皮下血管比较丰富,所以脸色看起来很红润,非常好看。
眼睛:此时新生宝宝的眼睛发育还不够成熟,大部分宝宝双眼的转动不够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的出现,不过一般在2~4周就会逐渐消失。
鼻子:有的新生宝宝的鼻尖能看到粟粒疹。鼻粘膜柔软而且血管丰富,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
耳朵:新生宝宝的耳软骨已经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4周时,宝宝已经能较专注地倾听外界的声音。
嘴:新生宝宝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可能会有小白点,俗称“马牙”。马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出生后2~3周时逐渐消失。
准备物品:婴儿专用脸盆一个(内置半盆温水,水温38℃~40℃)。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消毒棉棒若干。
操作步骤:
1.用左臂托起宝宝,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宝宝的小屁屁和腿,左手托住宝宝的颈部。
2.用拇指和中指将宝宝的耳廓向前贴至宝宝脸侧,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
3.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擦宝宝双眼,注意要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再擦另一只眼。
4.然后将小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宝宝的前额、脸及嘴角,拧干毛巾后再擦擦宝宝脖子处的褶皱。
5.Z后将宝宝抱起,用消毒棉棒蘸一蘸宝宝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父母网提示:由于新生宝宝皮肤特别娇嫩,体内免疫机制的建立也还不够完善,皮肤稍有破损即可能感染。因此用毛巾给宝宝擦脸时,动作一定要轻柔。
给宝宝洗头时,如果洗发水不慎流入宝宝眼中,而使用的洗发水又不是无泪配方的话,可能会刺激到宝宝的眼睛。宝宝如果因眼睛被辣到而哭闹,可以用清水轻轻冲洗。 准备物品:未开启的瓶装纯净水、消毒棉棒、接水脸盆。
操作步骤:
1.给宝宝冲洗眼睛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一人先将宝宝抱好,在宝宝头下方的地上放置一个脸盆。
2.如需冲洗左眼则将宝宝的头稍微偏向左侧,右手将宝宝左眼上下眼睑轻轻分开,另一人将瓶装纯净水离宝宝头部约1~2厘米的距离缓缓倒向宝宝眼睛,由眼内侧向外侧冲洗。
3.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耳道,冲洗时水流不可过急。需要时可采用同样的办法冲洗另一侧的眼睛。
4.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宝宝眼周的水渍。 “宝贝世界”提示:每次冲洗都要开启新的瓶装纯净水,不要用烧开很久或敞开晾凉的白开水,避免交叉感染。
除了鼻粘膜内的血管丰富,受到刺激会充血,使呼吸不畅之外,新生宝宝的鼻腔分泌物——鼻痂,也是造成鼻腔堵塞,呼吸不畅的重要原因。
准备物品:消毒棉棒、淡盐水、婴儿专用塑料小镊子。
操作步骤:
1.清理鼻腔分泌物时,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沾淡盐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2.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棉棒或夹婴儿鼻痂专用的小镊子将鼻痂取出。
父母网提示:有一个比较巧妙的办法,就是用软物刺激宝宝的鼻粘膜,促使宝宝打喷嚏,鼻腔内的分泌物也会随着打喷嚏而排出,帮助宝宝的鼻腔通畅。
新生宝宝的耳廓已经发育完好,但外耳道相对还较短,一旦不干净的水流入宝宝的耳道,极易引起中耳炎,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疖肿。由于新生宝宝的耳道比较狭窄,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会比较大,疼痛也比较剧烈。宝宝会表现的哭闹不安,夜间也很难安睡。所以给宝宝洗完头或洗完脸后,如果宝宝耳廓有水,要及时清洁干净。
准备用物:消毒棉棒、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让新生宝宝侧卧,需要清洁的一侧耳朵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拭耳廓上的分泌物,如果清洗较难,可以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擦。
父母网提示:如果新生宝宝常常无缘由的哭闹不安,又找不出其他原因,那么外耳道炎症也可能是宝宝难受原因之一。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宝宝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只要治疗得当,此症愈后良好。
正常新生宝宝吃奶后可以用专用的婴儿口唇清洁棉擦净口周和颌下的奶渍,再给宝宝喝些白开水,保持皮肤和口腔内黏膜的清洁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要去医院请医生做做专业的口腔护理。
准备用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消毒棉球6个、(品牌的口腔护理棉片亦可)小镊子、小毛巾。
操作步骤:
1.给宝宝做口腔护理前,妈妈要先洗净双手。
2.然后把宝宝侧卧,用小毛巾围在宝宝下巴上,防止沾湿宝宝的衣服及枕头。
3.用镊子夹住一个用生理盐水沾湿的棉球,轻擦正面和侧面的牙床,每擦一个部位就要更换一个棉球。
父母网提示:注意做口腔护理时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才可使用。棉球蘸取的生理盐水溶液不要过多,浸湿即可,避免宝宝将生理盐水吸入呼吸道。擦拭的动作要轻柔,小心不要触及宝宝的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部造成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