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把票买了 我只能说 幸好我看了
真的很精彩
有时间真的要去看看····
赶紧把票买了 我只能说 幸好我看了
真的很精彩
有时间真的要去看看····
真是太美了!为什么我们不引进,为什么!如果影院有引进铁定会去看!海洋,孕育了生命,这里有温馨,有孤寂,有舒缓,有静谧,有绚烂,有狂野,有残酷,而雅克·贝汉在展现这些炫目的美丽之后总又让人感到沉重,如此摄人心魄的美,应该值得我们去珍惜,而不是到时候只能让我们的后代在博物馆或是电影中看到! 顺带说一句,同样是鲸鱼,虎鲸的皮肤怎么就那么好!
真壮观~
真安逸。。
还是安逸。。
很河蟹。。
美!
小生命的诞生。。
好大的眼睛~
壮观~
翻车鱼,水中的UFO。。
鲸鱼群。。
这。。是要KISS麽
鲸鱼群
被割掉鱼鳍的鲨鱼就这样被扔进海里,诅咒那些割鱼鳍的人!
坠入海底,还不如直接杀死了好,让人心痛,诅咒那些吃鱼鳍的人!
不解释。。
与鲨共舞
让暴风来的更猛烈些吧
你的看什么?
感觉很温暖。。
我是打酱油的。。
《海洋》: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部影片的美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
这是海洋的协奏曲,这是生命的交响乐,这是自然之中的歌唱,这是天地之外的细语,这是宇宙间Z动听的声音。生态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在《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之后,又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唯美的镜头,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大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海洋生态的瑰丽画卷。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为《放牛班的春天》、《天堂电影院》中那深沉的师生之谊和伤感的怀旧之情而感动过,雅克.贝汉演而优则导,但他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一脚踏进了自然之中,以纪录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着生命Z原始的美和人类文明给这些美造成的缺憾。世人都看到了这位法国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他的纪录片诗情画意壮丽唯美,有一种涤荡心灵的震撼力。在雅克.贝汉的众多生态记录片中,真正亲自操刀的是《迁徙的鸟》和这部《海洋》,这也是Z能体现他影像风格的两部纪录片。如果说《迁徙的鸟》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天空,那么《海洋》则让我们以遨游的身姿融入无边的大海。如果说《迁徙的鸟》散发着轻灵奇巧的气息,那么《海洋》则洋溢着雄浑壮美的风骨。如果说《迁徙的鸟》是以鸟的眼光看天地万物,散发着对自然的好奇和探究之情,那么《海洋》则以人的视觉感受沧海桑田变化兴衰,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地球家园的忧思,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呼之欲出。
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的形象从来都是壮美和神秘的,在它的面前,一切自然的形态和人类文明的痕迹都显得渺小无比。《海洋》的镜头首先从大处着眼,表现海之广大和深沉,长镜头画面和大量的远景全景构图把我们在现实中倍感模糊的大海之远和大海之深变得无比清晰。晴空万里之下的碧波浩渺,阴云密布之下的浊浪滔天,天海之际,世界之边,《海洋》把镜头的广度和深度都发挥到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极限,再辅以雄浑激越的配乐,分明就是对海洋的一首豪放和婉约兼顾的赞美诗。如果有幸在大银幕上观看到本片,定会体会到那种穿透心灵的壮美,那种美让人瞬间陶醉。
对于人类而言,大海是辽阔无垠和刚猛无比的,但是如果放置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它同样也是渺小和脆弱的。《海洋》先从一个孩子的视觉去感受大海之大,然后又从一只海鬣蜥的独特视觉去看人类文明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把地球和海洋引向了更加浩瀚无垠的宇宙,在一瞬间大海变得微不足道。在人类已探知的宇宙范围之内,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是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而海洋则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然而在广阔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空气中的一粒微尘,鲜活而渺小,海洋就是这个生命体的血脉。这一大一小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伟大渺小并存的富于思辨性的二元对立,同时也昭示了越是渺小越值得珍惜的哲理思维。大海之小又是具体而微的。海洋中那些色彩斑斓的生命在镜头下蹁跹起舞,互相竞争,述说着生命之强和生命之美。《海洋》通过诗化的镜头和优美的配乐,为我们展示了大海中各种美丽的生命形态,大到鲸鱼,小到微生物,从海滨天空到洋底深处,从南极到北极,各种生命形态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合作演示着自然的奇迹,竞争彰显着进化的艰难。奇妙之处,令人意趣盎然,艰难之处让人心生感动。从大到小,从小复大,《海洋》已把生命和自然述说的唯美而动人。
在《海洋》的“大”和“小”的奇景之外,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这样的情怀在《迁徙的鸟》中就有所表现。严重的污染,气候变暖,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势必导致北冰洋航线的开辟,而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就是海洋生物的灾难,大海中Z后的一片净土或许从此不再。人类以无与伦比的力量对鲸鱼、鲨鱼和海豚肆意猎杀,投下的围网困死了无数生命,鲜血染红的海水,让人不由得想到了今年奥斯卡Z佳纪录片《海豚湾》。但是相比《海豚湾》,《海洋》的镜头语言是柔和而美丽的,它的重点不在于揭露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肆虐,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展示海洋之美和自然之美,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应该值得人类去珍惜和爱护——这无疑就是雅克.贝汉创造《海洋》、《迁徙的鸟》、《微观世界》以及他参与的所有生态记录片的初衷。
雅克.贝汉以唯美的镜头为记录片树立了新的标杆,他的纪录片旁白极少,用事实说话,真正做到了客观真实,而在震撼的视听之外是他对自然的爱,这才是Z令人感动的地方。人们把《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和《喜马拉雅》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而我更愿意看到雅克.贝汉能再创作一部关于非洲草原的生命形态的记录片,不妨和这部《海洋》一起组成雅克.贝汉亲自操刀的“天空、陆地、海洋”三部曲,那更能描绘出一幅人类之外的生命图画,让已经强大到严重威胁其他生命的人类靠边站才算是真正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世界。
PS:这部纪录片如果能在较大的屏幕上看,比如40寸以上的电视机上看,那真是一种享受,绝对不忽悠,不信你来砍我,我一定不用金钟罩铁布衫。
才知道这部片子在中国准备上映了,如果有没看过的,还是推荐去看一看。
电影院的效果一定比电脑要好很多很多。
这部纪录片说实在的,没什么大高潮,(因为是纪录片嘛),但不时会出现让人惊叹让人扼腕的镜头。
海洋之美,何止是蓝。
吸引我去看它的理由就是因为看到别人的一句话:“看了这部电影,你会觉得人类真是世界上Z多余的生物。”
的确我看下来是有点这样的感觉。
电影里有一段是老人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看海洋生物标本。
旁白就不断的重复意义相同的话:“灭绝了。”“灭绝了。”“也灭绝了。”……
(在国人眼里可以换个词——“被吃掉了。”“被吃掉了。”“也被吃掉了。”……我瞎讲讲= =)
我们自诩高等生物,为什么不能够保护这些比我们弱小的生物呢。
为什么非但不能保护它们,反倒把它们赶尽杀绝了呢。
那我们人类,以何面目说自己高等,以何面目说自己智慧……呢。
《海洋》内地上映。
新京报8月18日报道 在中国,纪录片一直是电影市场的冷门类型,绝大多数纪录片在影院无人问津,摆脱不了“小圈子交口、电影节拿奖、大银幕遇冷”的命运。8月12日,由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海洋》在国内公映,引发关注,这部投资高达5500万欧元(约合5.05亿人民币)、画面壮阔、情感动人的纪录片巨制,曾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上映,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来到中国后,《海洋》的市场表现如何?从《海洋》的境遇中,又能折射出中国纪录片的何种现状?
上映后
院线 专厅放纪录片?不看好
据记者了解,《海洋》于2009年9月上映后,两年来已通过网络积累了很高人气,所以该片中文版特邀姜文配音,试映时口碑一致叫好,但这样还是难入国内影院“法眼”。据《海洋》发行人员杨小姐透露,院线对纪录片不抱信心,很多影院都不安排场次。
导演贾樟柯告诉记者,国内纪录片很难找到放映渠道,由他监制的纪录片《语路》同样遭遇这一难题。“多数时候只能靠朋友帮忙,今年4月份,有个云南的影城老板由于喜欢我的电影,专门拿出影厅来放《语路》,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另一方面,杨小姐表示《海洋》放映规模虽小,但上座率超出预期,“部分影院早9点场次都订不着票,可见观众是有需求的”。她透露上周末全国排映场次只有1000场,本周内排映场次已增加到每天1400场,“以前不看好的影院现在也排片了,甚至黄金时段也有”。记者致电新影联副总高军询问排片状况,他表示,《海洋》这个档期遇到对手太强大,前有《变形金刚3》《哈7(下)》,后有多部大片接档,刚见起色的排片肯定会再受挤压。杨小姐也表示,目前《海洋》全国票房估算也就几百万元。
上映中
观众 掏钱看纪录片?不习惯
《海洋》在中国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共有13部纪录电影进入院线,没有一部通过国内票房收回成本,其中《复兴之路》以200万元位列榜首。对此,贾樟柯深有感触:“中国观众对纪录片的理解比较局限,国内传播纪录片Z主要的平台是电视和网络,观众没有形成买票进影院看纪录片的习惯,认为纪录片就不应该收费”。
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情形截然不同。雅克·贝汉告诉本报记者,《海洋》曾在法国创下了可观的票房,在日本的首映日票房甚至超过了《阿凡达》(影评),去年在北美纪录片院线也拿下了近2000万美元,“在法国,纪录片和剧情片拥有同样的商业地位”。国内知名纪录片研究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林旭东也向记者透露,他在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上,发现观众非常踊跃,很多纪录影片一票难求,“在一些导演见面会上,普通观众的提问都很严肃、专业,这种对于欣赏纪录片的素养,确实和国内差异很大”。
上映前
创作者 找钱投纪录片?不容易
《海洋》投资高达5500万欧元,尽管雅克·贝汉表示,他为了说服投资人费尽了口舌,每两个月就要向所有的投资人汇报,一直忍受着等钱进账的煎熬,至今他仍旧背负着900万欧元的债务,但对国内导演而言,这笔“天文数字”仍然不可想象,要知道,国内许多民间创作的纪录片,制作费甚至只有几万元,就是这点钱,也常常让创作者一筹莫展。一位业内人士抱怨道,票房无保障,谁愿意拿钱做赔本买卖呢?
据悉,《海洋》的资金除了雅克·贝汉的个人资产、商业投资、银行贷款等,来自欧洲的各项基金也给了他不小支持,这一点让中国纪录片导演很是艳羡。贾樟柯告诉记者,在欧洲可以找到名目繁多的基金来资助文艺片、纪录片,“例如法国电影中心、一些ZF协会和民间组织、甚至部分企业、品牌,都会拿出钱成立基金,鼓励和帮助创作者。这些基金采用申请制度,只要项目组合好,就可能得到资助。”由他监制的一部法国纪录片就得到了欧洲基金组织的帮助,解决了大约70%的制作成本。
启示
挖掘纪录片“商业”潜质
除了天价投资,《海洋》背后还有一连串惊人数字:耗时7年、12个摄制组、全球54个拍摄点 客观而言,雅克·贝汉做到了极致。许多中国观众对《海洋》赞叹不已,同时也认为,即使拿出同样的财力人力,中国导演也拍不出。“不能说他们不努力。中国纪录片多数都通过电视和观众见面,导演无法得到反馈,所以不清楚观众的需求。”林旭东一语中的,“这才是国内创作者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一些政治解密题材的纪录片,比如《周恩来外交风云》,市场反响也不错”,贾樟柯告诉记者,但他强调,纪录片想进影院,就得符合电影的标准,“像那种30分钟一集、穿插解说、框架比较固定的电视纪录片,不适合影院”。像《海洋》这样的自然科学题材就很适合普通观众,“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看这样的纪录片,作为科普教育,一个家庭一拖三,票房应该不会差。而且像《海洋》这样的大制作已经算得上是纪录片中的商业片”。
好。。。我今天去找地方看看。。。。
很有兴趣哦··
我还就喜欢看纪录片
雅可·贝汉,一个为了理想和梦想,为了孩子们的惊喜而坚持的法国导演! 喜欢他!
前2天听介绍就想克看看
哪家影院排期在放?
内容被自动屏蔽
10年的片子炒成这个样子 BBC的纪录片很多都超越她
我想 imax 看,不知道放不放
我是在汉阳金逸看的,很不错~
影片唯美,寂静,变换,生机……但在Z后,好让人沉重啊~
为什么这么好的片子,居然在影院都悄然无息的上映了,我想估计也快下映了吧~
意粉们,有空去电影院看看咯。
我也推荐
虽然是记录片,但是那种美和张力是非常震撼的
南湖金逸可以看吗?
本帖Z后由 熊猫兔tutu 于 2011-8-20 08:17 编辑
我查了,今天就去看
我也看了的,超级好看的
我是很想看啊,但影院排的场次太少了,而且都在白天.......
内容被自动屏蔽
©2008-2024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