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Z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Z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2012 年三伏天: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Z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凡是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三伏天艾灸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冬病夏治”尤其在三伏天Z重要,因为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Z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Z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汉艾美中医女子会开展三伏天冬病夏治项目,咨询热线:13886052356在线QQ咨询6457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