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佳佳在吃饭时,总是东挑西捡,不喜欢吃肉或吃青菜,个子跟同年龄层的小朋友比起来显得较瘦小,让家人觉得很胆小。
挑食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善,学龄前期是孩子挑食的高峰。挑食与真正的生长不良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关系。有挑食行为的孩子,其身高和体重或许略微落后于不挑食的孩子,但大都仍在正常范围内,不少超重的孩子也有挑食行为,但是一般只有比较瘦小的孩子挑食才会引起父母的重视。
轻度挑食的孩子——可能是只吃荤菜不吃素菜,也有只吃素菜不吃荤菜,其中以不吃蔬菜更多见;有的只是不吃某一类食物,如不吃豆制品、不吃水产品;也有就只是不吃某一种食物,如不喝牛奶、不吃芹菜、不能有葱姜等等。
怎样纠正挑食和偏食?
1 避免对孩子进食的过分关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有一点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孩子挑食、偏食、甚至拒绝进食可能是他们对父母的一种反抗。不少父母对孩子吃什么、吃多少过于关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孩子能做的就是索性不吃。这在独生子女家庭非常多见。在很多家庭,孩子吃饭好不好,简直成了全家人心情的“晴雨表”,孩子吃好了,全家高兴,孩子吃少了,全家忐忑不安。孩子每天该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全家天天开研讨会。然而,大人在意的是孩子吃多吃少,却不关心孩子怎么吃,吃得是否愉快。
2 关注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对于挑食的孩子,很多妈妈急切地想让孩子哪怕多吃一口都好,求着、哄着、骗着。而实际上,那些挑食,但生长良好的孩子来说,在食物摄入量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相信他们也不会饿着自己。正是因为家长的乞求、逼迫反而会使他们“哪壶不开提哪壶”。父母应该把对孩子吃什么、吃多少的关注点转移到孩子怎么吃上面来,关注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和进食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孩子挑食的行为。允许孩子对食物有偏好和选择的权利,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而且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父母要做的是,逐步培养孩子更广泛的口味,对各种食物的接受能力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尽早自己进食,享受自主进食的乐趣。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自主性越来越明显,自己走、自己吃,妈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的能力,同时让孩子爱上吃饭。 3 允许孩子选择爱吃的食物,才能让孩子对吃饭发生兴趣。 有妈妈担心,如果允许孩子自己选择食物,是否是惯着他了。其实,孩子不情愿非要他吃不爱吃的食物,这样只会更加剧孩子的反感。可以在提供孩子喜欢食物的基础上,同时提供他不太喜欢的食物,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逐渐接受。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很多,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不吃,土豆、南瓜、冬瓜等可能愿意吃,那就先以这些蔬菜为主,适当配上其他的蔬菜,全家人一起吃,迟早孩子会尝试其他蔬菜。把蔬菜作成饺子馅,蔬菜和肉一起烧煮等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孩子可能容易接受。家长要以身作则。大人对食物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对食物的态度。妈妈爱吃蔬菜和水果,孩子也更愿意吃蔬菜和水果。全家一起进餐,一家人的食物的品种要比孩子单独的更丰富,选择的余地更大。全家人其乐融融的进食氛围对孩子是“Z好的开胃剂”。反复尝试是孩子接受新食物的前提。对于1~3岁的孩子,看似固执的行为,其实是他的心理发育水平所造成的。对于孩子来说,整个世界都是新奇的,都需要探究一番。孩子对待食物的态度与对待玩具是一致的,他需要去尝试、需要去探究,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究中,才会Z终明白,这是好吃的。这时候,他们往往对同一个故事百听不厌,会固执地只吃某几种食物。如果这些食物大体上能达到营养平衡,妈妈就不必急于纠正,随着成长,孩子慢慢会走出“固执和重复”阶段。让孩子一起准备食物也是一个很好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对食物兴趣。2~3岁的孩子可跟家人一起挑拣蔬菜,观察烹饪过程,帮助摆放餐具等。利用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鼓励孩子吃不爱吃的食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4 合理添加辅助食品,扩大孩子的食物种 婴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助食品,这阶段正是味觉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多接触各种不同口味的食物有助于婴儿发展味觉,今后能接受不同味道的食物。因此,在刚开始给宝宝添加辅助食品时,吃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有机会尝到不同的味道。让孩子逐渐适应不同的食物质地,扩大食物种类和品种。 5 合理安排膳食,弥补挑食和偏食孩子的营养不足 挑食和偏食不是很容易就能纠正的,在尽力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合理安排孩子膳食,以便弥补因挑食和偏食而造成的营养不足。一日三餐以外,选择健康食品作为零食,补充正餐的不足。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些瓜果蔬菜小食或者蔬果汁、蔬果干等;对不喜欢吃肉的孩子,可以给他各种肉干、豆制品以及坚果类零食等。奶制品也是很好的零食。如果孩子反复拒绝某种食物,或者吃了某种食物后表现得非常烦躁,建议暂缓添加,必要时进行过敏检测。如果确实存在食物过敏,那么这种食物完全应该避免。可以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通过食物的合理搭配,获得全面的营养。
预防与建议:口触感太过敏感,而大脑神经对食物的口感解释度与正常小孩不同。需要给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减低敏感刺激(重压力,速度慢,按摩内外嘴巴);充足味觉,嗅觉刺激;全身重压力触觉刺激;肌肉关节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