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应该在春天或秋天,避开冬夏。冬夏断奶,孩子Z容易生病。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到至少一岁,Z好2岁。
2岁左右(视宝宝语言发育状况而定),甚至一岁半,宝宝可以听懂很多话,明白很多事情了,断奶时可以给他解释,而且妈妈需要在断奶阶段给宝宝更多的陪伴,以免宝宝以为妈妈不爱自己了。1岁以下的宝宝还不能理解妈妈的解释,只能强行断奶,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妈妈明明在身边却不给自己吃奶。过早断奶,对宝宝的心灵伤害很大,尽管宝宝很难表达出来。
1岁之后继续母乳的好处很多。1岁之后宝宝进入学步期。学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探索,在成长,探索就难免有挫折,成长就难免有不安。母乳,这种Z直接的和妈妈相连结的方式,从出生起就是孩子安全感和安慰的重要来源。对学步期的孩子来说,继续吃母乳会让他们少些不安,多些勇气,很快从挫折感中恢复到积极探索的状态。1岁半左右,是孩子分离焦虑Z严重的时期,表现就是特别粘人,这段时间,孩子有非常高的依恋需求,母乳可以非常好的满足他们。所以,没有母乳吃的学步儿相比之下,更容易时刻黏在妈妈身边,对探索和独自玩耍畏首畏尾。《西尔斯育儿经》(http://www.douban.com/subject/3344034/)里写道,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好的孩子,都不是断奶过早的孩子。多数吃奶到2岁左右的宝宝很好断奶。那不是因为宝宝听话,而是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育到了准备好断奶的程度,依恋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内心已经打好了安全而自信的基础,也自然就能坦然面对断奶——这个人生第一次与妈妈的分离,这个出生以来第一次重要的成长事件。
所以,如果妈妈的目光不只停留在宝宝的体重和饭量上,还看到孩子将来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看到孩子上学后应对学习和社交上的各种情况的能力,看到孩子是否能以安全而自信的姿态去面对一生中婚姻事业等重大问题,Z好慎重考虑断奶的时间和方式。在妈妈的时间和精力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断奶成为孩子经历的第一次勇敢成长,而不是被迫的悲痛分离。
从睡眠的角度讲,2岁以下的宝宝也还没发育到夜间不会醒来的程度。夜间醒来吃奶很快可以再入睡。断了奶,就要抱起来拍哄,大人累,孩子睡眠质量也受影响。
过早断奶是孩子的营养损失。2岁以下的宝宝还离不开奶。尤其是1岁以下的,营养吸收主要靠奶。不吃母乳了,就得用奶粉代替。奶粉的营养怎么比得上母乳呢。还没有抗体,不能帮助宝宝抵御疾病。母乳中有大量的胆固醇,这是幼儿大脑发育必须的养料,但奶粉中是没有的,因为胆固醇不能人工复制。所以,奶粉只能让孩子长身体,母乳才能同时帮助孩子长脑子。
中国宝宝断奶比较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宝宝多数是在2-4岁之间断奶的。现代育儿都提倡“自然离乳”,这多数在宝宝2岁多的时候实现。宝宝树上就有自然断奶的妈妈,建议去看看日记学习一下:自然断奶试验http://home.babytree.com/u/u108490000/j/list/cid/2037365。
也有喂到2岁以后,宝宝在身心两方面都做好准备了,再引导宝宝断奶的妈妈:
http://home.babytree.com/u/u496140765/j/2749532;
http://home.babytree.com/u/u133130732/j/2815968;
http://home.babytree.com/u/u9900724443/j/2959673。
很多在1岁左右给宝宝断奶的妈妈,都用几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逐步断奶。先减少白天喂奶的次数,逐渐到白天不再喂奶,再逐渐断掉夜奶。这样,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妈妈也不受涨奶的痛苦。这样断奶的妈妈,通常Z后没有涨奶的过程。看看妈妈们的经验吧:http://home.babytree.com/u/u56323729295/j/2965929
无论何时断奶,都要讲究方式。和宝宝分开一段时间,那是非常不好的方法。宝宝还以为妈妈不要自己了,还没能力理解这突然的痛苦分离是为了什么。除非宝宝已经比较大了,能理解妈妈需要离开而且还会很快回来。
应该先断白天的奶,后断入睡时和夜里的奶。因为白天宝宝有很多活动可以做,不吃奶很容易做到,甚至有的宝宝白天会想不起来吃奶。入睡和夜里的奶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睡眠辅助手段。妈妈需要在断夜奶之前,早早开始培养宝宝熟悉其他的辅助入睡方式。比如睡前讲故事,唱摇篮曲。
断奶前,一定要先让孩子接受了奶粉或者奶瓶。一来,一直吃母乳的宝宝,是不会使用奶瓶的。因为吸吮奶瓶嘴的技术和吸吮母乳的技术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以为宝宝饿极了就会吃奶瓶了,其实不是的。突然断奶改吃奶瓶的宝宝,会真的以为自己没有吃的了,真的会惊恐万状的。二来,有的孩子断奶之后也就接受奶粉了,但很多孩子断奶之后仍然不喝奶粉,宁可每天饿着,再加上上火,吃不好睡不好,几天就病了。还有很多孩子,断奶之后虽然接受奶粉了,但拉肚子或者大便干燥。看看宝之道的问题,断奶之后才发现问题严重了跑来焦急求助的父母多去了。所以,一定要做好过渡的准备再断奶,不然到时候,奶粉接受的不好,母乳又回去了,那孩子可真是遭罪了。
如果妈妈喂奶有困难,随时可以断奶。但如果没有,请不要着急。如果需要上班,可以挤奶带回来给宝宝吃,晚上直接喂奶。从营养角度比全部吃奶粉对宝宝更好。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宝之道的职场妈妈哺乳全攻略http://www.babytree.com/learn/specialtopic/muruzhichang,还有母乳喂养大本营的上班挤奶技术贴:http://www.babytree.com/group/topic_894328
请来母乳喂养大本营了解更多关于断奶的知识:http://www.babytree.com/group/group_21668
北京 2010-03-29 16:56 回复
halolo 2楼
断母乳来换取宝宝夜里少醒来几次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并不会让宝宝长得更高;第二,宝宝还失去了很多母乳带来的好处和保护。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长个儿。生长激素一般在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Z多,也就是晚上10点以后特别是到11、12点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处于深睡眠的状态,生长激素就会达到很好的分泌高峰,比白天的时候分泌量要多达5—7倍。Z好晚上21点洗漱,为上床做准备工作,21:30之前上床睡觉,21:30—22点之间Z好能睡着。孩子经过一个小时的熟睡状态到23点、24点生长激素也到了分泌高峰,这样对于孩子长高个有一定促进。
但对于3岁以前和3岁以后的孩子是不一样的。3岁以前,浅睡时间多,容易醒来,这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所以,只要保证22-24点之间这个生长激素分泌Z旺盛的时间孩子在睡觉就可以了,而且多数宝宝第一次醒来之前都会睡上3个小时左右,这基本会保证在22-24点之间有深度睡眠的,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3岁以后,孩子的睡眠模式和成年人差不多了,浅睡减少了,如果再夜醒多次才属于不正常。
所以,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妈妈不必也不应该要求宝宝夜里不醒来。这首先不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而且由于生长激素只在入睡初期(前半夜)大量分泌,所以和后半夜宝宝是否一次不醒来也没多大关系了。
建议妈妈做一下“你了解宝宝的睡眠吗?”这个测试:http://cn.babycenter.com/baby/sleep/quiz-liaojie- shuimian/。
母乳中的钙特别容易吸收,只要妈妈不缺钙,宝宝常晒太阳,母乳宝宝是不会缺钙的。而奶粉中的钙吸收率则很低。断母乳吃奶粉会影响宝宝对钙的吸收。
断母乳也不能确保宝宝整夜睡觉,很多奶粉宝宝夜里仍然醒来,父母要半夜冲奶粉冲到两三岁。由于夜里吃母乳很方便,母乳宝宝还没有彻底醒来就可以在母乳的辅助下重新进入睡眠。而奶粉宝宝由于要等待冲奶粉,重新入睡需要更长的时间。从睡眠质量来讲,是不如母乳宝宝的。
Z好,提醒妈妈重视孩子个体差异。孩子对睡眠的需求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虽然较之标准时间要少,夜醒次数多些,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都很正常,家长也不必过于教条,强求孩子,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2.很多时候,粘妈妈,部分是分离焦虑期孩子的自然反应,部分的是妈妈拒绝被宝宝粘的结果。妈妈越是从语言、态度、行为上拒绝被宝宝粘着,或者暗示宝宝这样是不好的,宝宝就会越焦虑,越觉得不安全,于是自然的就越想粘住妈妈,确保安全。
如果宝宝已经快1岁或1岁多了,咬乳头的原因会更复杂些。偶尔偶然的咬不是问题。妈妈只要平静的把宝宝的头压向自己前胸,宝宝呼吸不畅自然就松口了。切不可惊叫,不要有特别的动作,也不必告诉宝宝不要咬。把乳头“解放”出来之后,立即把宝宝的注意力引到其他物品或活动上。不引起宝宝对这件事情的注意是Z重要的。
一但宝宝发现咬乳头可以引起妈妈的特别注意,导致妈妈的某个动作,某个表情,某种情绪反映,很多宝宝会开始频繁的咬乳头了。很多妈妈抱怨说,理也讲了,火也发了,小手也打了,也罚宝宝不许吃奶了,可就是没有用。
妈妈需要知道,咬乳头会导致惩罚这个逻辑,有些1岁前后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并明白不可以再咬了,但对有些宝宝来说还很难理解。他们体验到的是,咬乳头之后会发生些与平时非常不同的事情,有的很好玩(比如妈妈来捏自己的鼻子,压自己的下巴,妈妈瞪起眼睛,妈妈用很奇怪的声调说“哎哟”),有的让他很不安甚至恐慌(比如妈妈忽然大声呵斥起来,妈妈把自己推开,小屁股上忽然很疼),他们想要继续探索这些体验。还有的宝宝,尤其是那些生性执拗的宝宝,即便理解了这个逻辑,也不一定会乖乖的放弃探索。对很敏感的高需求宝宝来说,妈妈的反馈越是让他不安,他越要去重复引起这样反馈,他要看到妈妈为他结束这种不安,确认妈妈是可以百分之百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