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790130 全文如下:
本报记者卧底10天揭开内幕
揭秘调查公司套取个人信息 问交通状况套近乎
“你觉得什么地方Z拥堵?”“你对现在的交通状况是否满意?”接到这样的电话,很多人都以为是交管部门进行的民意调查。但当你在电话中和这位“调查者”聊了几个回合后,就发现对方“醉翁之意不在酒”,交通状况调查仅仅是个开场白,Z终目的是套取你的个人身份信息。
连日来,本报记者以应聘者身份进入光谷一家“科技”公司,卧底10天,亲历其套取陌生人姓名、生日、年龄、职业等信息的全过程,并将线索通报给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简称东新分局)。警方经调查后,8月28日对涉事的武汉多爱明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清查,并控制其负责人。
-记者卧底
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
20多名话务员不停打电话
8月初,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向本报反映,他应聘到一家名为“武汉朝辉科技”的公司做话务员,培训期间,每天不停打电话做交通调查问卷,但实际是统计对方个人信息。该学生怀疑是骗取个人信息,涉嫌违法,向本报寻求帮助。
记者在58同城网上查到该呼叫公司招聘信息,联系到上面的胡姓经理。8月的一天,记者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到该公司应聘。在光谷创业街7栋大学生创业特区一楼,记者发现胡经理只是个前台。报完姓名、交上简历后,胡经理让记者到前台后方的大厅等候。记者注意到,整个大厅有400平方米,左侧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有20多名话务员不停地打着电话,显得十分繁忙。
不一会,一位自称刘总、留中短齐发、约莫40岁的女士对记者进行了面试。“你是否害怕被拒绝?”刘总让记者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首先问了这个问题。记者回答“还好”,刘总便说这份工作很简单,主要是打打电话,做下问卷调查。面试只持续了约5分钟,记者当天下午便接到合格的通知,被告知第二天接受培训。
开场白先问交通状况
接着搜集年龄姓名信息
第二天10时30分许,一名丁姓培训师走进会议室,给记者发了一张单子,称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先熟悉上面的“话术”。记者看到,这张名为“襄阳交通问卷话术”的单子上,共有三个部分内容,包括一个问候语、一个结束语和设置好的4个问题。“您好,我们对襄阳的交通做个问卷统计,您对当地的交通状况满意吗?”问候语这样开场,结束语则首先自称是“新楚信息调研中心”,后又称“将免费赠送某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份为期3个月的Z高十万元的公共交通意外保障。”而4个问题则分别对应接听者的地区、年龄、名字、职业。“以交通问询开始,但主要是问后面的问题。”培训师告诉记者,“如果在5分钟内还未收集到所需信息,就放弃。”“被拒绝是家常便饭。”培训师告诉记者,为了获取所需信息,还得学习如何应变。她向记者展示一份异议处理单。
记者看到,异议处理单针对开场白、问年龄、问名字、问生日出现的意外情况,列出了若干处理选项。比如对方不愿告知年龄,则解释“不同年龄的人出行频率不一样,对交通的看法也不一样”;对方不肯说姓名,则解释“我们的问卷真实有效,有录音,问您名字是证明这份问卷是在您的帮助下帮我完成的,不是我胡编乱造的”。
Z后,培训师还播放了一些话务员成功获取信息的录音。记者听到,里面调查的地点有南京、昆明、石家庄、唐山、宁波、宜宾等地。
要获得4000元奖金
需拨打10000个电话
记者“好不容易”等到正式上机机会,于是,戴上耳麦,对着两张“话术”清单,开始“上岗”。经过几天训练,记者每天能获取20单合格信息,但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机前三天平均每天打到30单以上,才能办入职手续。工作几天后,记者发现自己嗓子很不舒服,干涩肿痛,一天要喝好多水,还是不能缓解症状。
记者发现,基本50%的接听者会拒绝继续通话,有人一听开头语就挂断了,也有人聊到一半才挂掉,但只要不停地打,Z后都会有20%-30%的人透露出完整信息。很多“同事”的“工作态度”不太平和,当得不到所需信息时显得很烦躁:“我只是做个编号,你说不说啊?”“挂啊,挂啊,有本事你就挂。”一般情况下,一天能打到30单,有的话务员一天能打到60单甚至70单以上。
在“工作”期间,记者经常见到有人辞职。有一次,有五六人一起辞职,他们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这家公司工作不到10天。
记者向该公司负责人询问自己的奖金发放标准,得到的答复是:一个月成单在700个以下无提成,如果达到701至900个之间,每个奖励0.3元;达到1201至1400个之间,每个奖0.8元;达到2000个及以上,每单奖励2元/个。
记者计算了一下,就按Z低标准700个,也只能拿到210元奖金,而根据20%的成功率,要完成700单,需要打3500个电话,平均每天120个左右。如果想拿到Z高奖励,按每月完成2000单,每单2元计算,要获得4000元奖金,需要拨打10000个电话,平均每天要打330个以上。而对于新人,奖金水平则更低。新员工培训期为5天,培训津贴每天30元。若培训期内离职,则无工资。三天日均须达30单才能入职,否则继续发放培训津贴。
-警方行动
本报卧底记者提供暗访线索
东新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
近段时间,一些单位和个人借着“调研”、“调查”的幌子,搜集和倒卖个人信息的案件层出不穷。东新警方一直关注此类案件。8月22日,记者第一时间将暗访情况通报给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该局局长刘汉文高度重视,要求经侦、刑侦成立专案组,对该案进行研判。
“对于那些打着合法经营幌子,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特别是他们打法律擦边球的做法,公安机关会依法进行查处、取缔,保障市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刘汉文说。
经过多天的缜密侦查,东新警方掌握了一些具体情况:所谓的“朝辉科技有限公司”是假名,真名为武汉多爱明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孙圳,实际负责人为李雄。该公司租用光谷创业街7栋一楼的场地,开展“寻呼”、“市场调查”等业务。
与此同时,在警方开展外围工作的同时,记者的卧底暗访工作一直没有停歇,并将公司的情况源源不断地反馈给警方。
多个部门联合“收网”
警方控制涉事公司负责人
随着案情愈发明朗,经商议,警方决定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收网”。
8月28日上午,东湖高新分局刑警大队、关南派出所、光谷工商所成立联合调查组,决定对该公司进行清查。东新分局行动负责人,刑警大队大队长李闽将10多名警力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控制前门、后门、主要负责人以及机房。
上午10时30分,记者随同调查组来到光谷创业街7栋,在现场,“呼叫大厅”忙碌非常,20多名年轻男女在不停打电话。记者看到,一名年轻女子正在对着纸上的“话术”紧张“作业”。“您对襄阳地区的交通状况满意吗?”“您常在的区域是哪里?”……女话务员一边询问,一边在电脑系统上飞快地记录下“客户”的姓名、职业、地址等重要信息。警方迅速行动,控制了项目经理刘俊、刘燕,以及实际负责人李雄。
记者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幕,李雄脸色瞬间变白。李雄向警方承认,多爱明公司目前有20多个工作人员,主要为一些保险公司在湖北襄阳、江苏南通、四川宜宾等地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话术’是公司编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姓名、年龄、职业这三个基本信息”。
东湖高新分局负责人表示,将对此案进行进一步调查,一定严处这种非法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