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有部港片Sir个人蛮期待,不止是该片导演曾拍出《寒战》这样的佳作,主演阵容,也打包了Sir个人欣赏的几个男演员。
他们都姓张。
张震,张家辉,张学友。
张震春节谈过,今天我们说说张学友。
说起张学友,有一张经常被人们用来当表情。
愤怒or吐槽的神图。
该图出自1988年王家卫导演的《旺角卡门》,张学友在里面演一个混混,“宁愿做一日英雄,都不想成世做条虫!”
在戏中,他主要负责骂脏话、打群架和干蠢事,蠢到Z后害死自己和刘德华。
事实上,还没成“英雄”的张先生,年轻时也干过不少蠢事。
他曾是个坏人。
坏到什么程度?让张学友自己说:
(往事不堪回首:很多人唾弃)
那是80年代末,张学友还是小鲜肉。
一开始,他并没有做歌手的打算,因为紧张,忘词声音抖。
这是1983年张学友参赛时候的照片,穿着他自觉唯一拿得出手的衣服, “1984年比赛还是穿这套”。
几场比赛以失败告终。
所以,他兢兢业业地在贸易发展局当文员助理,即使三年来租房还不抵工资,辞职是因为晕车,“电车都晕死”。
换到离家走路十分钟的国泰航班,做“Restervation Officer”,翻译过来就是接电话下订单的。
这段辛苦维持家用的人生不算短,给他埋下的生活理念就是——绝对不能没工作。
他不避讳很看重“红”,不止一次提到“安全感”。
歌手这个行业的通病,今天有的做,不知道明天有没有。
1984年,张学友终于凭一首《大地恩情》拿到与宝丽金(环球)的合约,初出茅庐当然怯场,选这首歌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 “这首歌……够短”,可以快点唱完!
签了约相当嗨森。
但现实是拥有谭咏麟的宝丽金不重视他,几个月也没动静。
所以,新人张的态度是:那我不能辞职。于是边打工边当歌手。
1985年4月,宝丽金为学友推出了第一张专辑《SMILE》,卖了20万张,趁热打铁的第二张专辑《遥远的她》同样大获成功。领到“Z佳新人奖”,人人见都会夸“谭咏麟接班人”。
幸福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终于可以放心辞职。隔年,就和几位年轻歌手一起唱进红磡演唱会,拿了30万,为之“手震”。
张学友曾说,如果选择人生中Z重要的几年,一定是87——89年,因为这三年才逼迫他真正成熟起来。
87年,四张专辑,一张比一张差。同年演唱会,以为“就会很厉害很厉害”,却反响平平。
逃避为唯一方式就是酗酒,Z怂是酒量又不好,一周七天有五天都是醉的。回家倒床上,妈妈拿热毛巾给敷脸,一边敷一边说“唉怎么搞的”。
可想而知,参加记者会也不守时。
那时候他们对我的印象,心散、不自尊、玩物丧志……
彻底负面,是梅艳芳生日会“扔蛋糕”一事。
报道称“张学友醉酒闯祸,生日会乱扔蛋糕”,惹梅姐非常不快。数年后上张清芳的节目,张学友才解释只是抹脸。
那为何记者都黑自己?
因为惯性——不论记者还是读者,黑他的文章才多人看。
关键时候,是电影拉了他一把。
80年代末正处在香港电影黄金年份,产量高,虽然只是机械式地从一个片场换到另一个片场,但收入稳定,拍一部拿一部。
张学友“一开始并不喜欢演电影”,可能就是与这种民工式的演戏状态有关:同时开工三部,晚上九点半直接从录音棚出来去摄影棚,剧本都没有,导演直接说,你,台词几句,怎么怎么样,来吧……
直到《旺角卡门》,发现原来电影这么有意思。
他凭借“乌蝇”一角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Z佳男配角,是“四大天王”里Z早与金像奖结缘的。
记者问这个奖有什么意义。
他说:
那时候奖项很重要很重要,忙了一年什么音乐奖没拿,就等于白干了。所以有个电影奖……
单纯论演技,张学友肯定拼不过好朋友梁朝伟,但他胜在港味重。
评价港片,在《香港电影的秘密》所说的八个大字常常被引用。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但凡有新片上映,都会提前于影院进行公开的午夜场放映,导演及制片人等会藏匿于观众之中,听取大家反应。
一般来说,看午夜场的以小年轻居多,他们火气旺,看到佳处,会拍烂手掌,而如果不爽,也必破口大骂,甚至说要把导演揪出来打。
所以,港片Z害怕的就是,“闷”。
为了不闷,港片常常炮制出各种极端化的情节,可以让主角上一秒死爸爸下一秒就笑哈哈。
极尽夸张之能事。
而张学友“野兽派”的演技,与港产片简直绝配。
他要求情绪大鸣大放,要求演员豁得出去,他总是怕少不嫌多。
不信你看,张学友早期的电影形象总是着力过狠。
他多演飞扬跋扈,暴戾嚣张的反派。
总有一两场戏需要大发脾气。
(《明月照尖东》)
(《忠胆义英》)
演喜剧,就是要淫贱写在脸上。
(《鼠胆龙威》)
(《超级学校霸王》)
Sir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在徐克版《笑傲江湖》饰演林平之,完全演出了角色需要的阴险狡诈——亦凭借这个角色拿下金马Z佳男配。
不信你看,张学友在演艺生涯拿下的奖项,都是男配角。
因为演配角,大情大性的演技方式容易出彩,而演主角,多少有点过犹不及。
夸张,几乎是当年所有香港男演员的通病,如果梁朝伟没有遇到王家卫,也断不可能拿下这么多个影帝。
而张学友Z遗憾的地方就在于,他没有自己的王家卫。
可能许鞍华算。
《男人四十》里的林耀国,就是张学友屈指可数几个为他定做的角色之一。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看见张学友演正常人,不是白粉仔,也不是神经病,是一个在我们身边生活的儒雅又憋屈的中年男人。
不论外形(鬓角星星点点的白发),还是内心(那种中年男人特有的不甘与疲惫感),张学友都拿捏得非常到位。
这也是他生涯Z接近金像奖影帝的一次。
可惜,那一届,以《少林足球》托起港产片半边票房的周星驰,是无可争议的救世主。
14项提名,七项大奖——当然包括Z佳男主角。
这段经历,张学友曾耿耿于怀。
许鞍华是拿奖很频繁的导演,所以我当然也希望得奖,那一年很古怪,是周星驰拿奖。我也很喜欢周星驰的戏,但他演得并没有和之前的角色更不一样。那个时期,金像奖的方向是希望配合商业制作或是票房好的电影。
后来到底想开了。
“演员都是有得奖命的。”张学友认为自己当年没那个命。
而自1995年拍《鼠胆龙威》后,他很久没有主演电影了。
因为1996年,他与罗美薇20年的恋爱终于步入婚姻殿堂。对于恋家的巨蟹座而言,“去拍戏是很奢侈的”。
现在,提起张学友,比起“歌神”,可能“好男人”的名号更响。
他们之间恩爱招来质疑。
但不论再怎么诋毁,恩爱始终如初。
1999年,世界小行星协会给予张学友为一颗小行星命名的机会,张学友将此颗行星命名为罗美薇的英文名“MAY”。
两人并非一直没有红过脸。
80年代末张学友酗酒那段时间,就闹过无数次分手。
但
(我们Z长分手时间是一个礼拜)
这也是“命”吧。
而他对女儿的爱,也是模范级的。
接送。
教功课。
写歌。
甚至主动谈羞羞的事。
先教她保护自己,什么位置很重要,不可以被人碰!
对他来说,家庭大过天。
这一次拍《赤道》,也是电影公司和剧组愿意配合他(注:《赤道》取景在香港,无需跟大多数合拍片一样北上拍摄),我们才有机会在商业大片里看到他。
令自己“受欢迎”这件事,无论如今的客观条件,还是自己的个性,都无法配合。”
客观条件就是“要在家庭中担当很多固定角色——丈夫,父亲,比任何一个“角色”更重要。
“歌神”张学友做出了一个小人物的选择。
或许,这正是张学友为人喜欢的Z大原因。
Z后,一个可能大多数人没听过彩蛋是:私底下的张学友,其实是个逗比。
而且逗癌有越来越重的趋势。
比如网传张家辉是张学友的亲弟弟,早前《赤道》发布会上,主持人问张学友要不要澄清一下?
张学友双手一摊:“这很难澄清啊,我爸爸已经去世了。”
而SirZ欣赏的还是这个:
“从前我以为我是偶像派,后来我发现我是实力派,我就不怕了。”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发现吧?”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