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亲们的朋友圈Z近有没有被《不能亲小孩,会亲出疱疹性咽峡炎》这样一篇文章刷屏?
文中提到:“小孩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以后高烧40℃不退,嘴里全是疱疹,疼得无法进食。医生警告家人,不要亲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
前几天,我们健康频道的妹子们从同济、协和、省妇幼、中南医院等武汉各大医院儿科急诊室了解到,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正进入高发期,不少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宝宝们频繁中招。
那么
健康频道的妹子们(以下简称H)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主治医生彭华(以下简称彭)
协和医院儿内科主治医生 彭华
儿科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儿内科的临床工作。
主要专业方向:儿童心血管疾病,包括常见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川崎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疾病等。特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心肌致密化不全。
还包括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如各类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化疗后心肌损伤。特别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心肌病的早期治疗,预防方面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彭: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为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春秋季。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普通上感症状,比如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惊厥等。
但同时它还有典型的咽部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会形成小溃疡。由于咽部疱疹和溃疡,患儿进食后咽部疼痛,所以患儿有明显的厌食,部分还表现为进食后呕吐。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普通的病毒感染,传染途径有呼吸道,肠道(粪-口)、或虫媒传播。
小孩子感染这种病毒后,因为有2~7天的潜伏期,所以基本没有前驱症状,突然出现高热。
在咽喉扁桃体的前壁、悬壅垂、或软腭等处先出现红色小丘疹,24小时后继而转为小水疱,Z后再变成小溃疡。
溃疡之后普遍需要7~10天的时间痊愈。
但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没有手足口病强,尽管患儿在症状消失以后还会通过唾液、粪便等排出病毒,一般症状消失后,就可以外出上学了。
彭:临床上常常误诊,需根据临床典型皮疹来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初期临床表现确实很相近,均表现为急性高热、流涎、厌食、咽痛等,口腔黏膜可见疱疹,手足口病随后会出现手、足或肛周皮疹。
医生主要依据其临床典型皮疹来区别这两种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
两者均易感染1-5岁的儿童,危害广泛。
彭:虽然是误传,但仍需防范
网上流传“大人亲吻小孩就会使得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的说法,是一种误传。
疱疹性咽峡炎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当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而“亲吻孩子就会使孩子得病”的说法,可能亲吻小孩的大人正好携带此类病毒,但因成年人抵抗力强,未表现疾病状态;而被亲吻的儿童由于小儿自身呼吸道种种防御功能的不足,所以很容易被感染,并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不过在临床工作中由成年人传染给孩子的病例很多,所以还是需要注意防范。
彭: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疱疹性咽峡炎不需打针治疗,注意休息,多饮开水,以对症治疗为主。
口服药主要用来退热,缓解咽喉疼痛。相比而言护理更为重要。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对口腔进行护理,也可适当使用口腔喷剂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减轻疼痛。
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保证营养,水,电解质,维生素的摄入。
在疾病早期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疗程3-5天。但如果后期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另外,由于病毒的变异,患过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也没有免疫力,还可能再次感染,因此预防也及其重要。
建议父母加强对小孩子的体格锻炼,增强免疫力,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同时保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发现周边有类似病人应该积极回避。
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需要在家隔离,不要外出,等到完全治愈后在去上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