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高人啊!贴一个2004年9月的贴子 他基本预测对了

11回复 阅读 1273

  作者:dafemren-3 回复日期:2004-9-15 21:03:26

  民币对内大幅贬值!30元一碗面为期不远!决不是危言耸听!

  乍看这个题目,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写错了。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何来贬值而言?不错,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国际市场上,人民币VS美元要升值,在国内人民币VS大排面要贬值。

  1、美元公式:

  一个很重要的公式是我们一切分析的基础: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汇率。如一只中国产的茶杯,价格4元,人民币汇率8.27,茶杯卖到美国,报价为4/8.27=0.5元美元。美国抱怨中国货太便宜,0.5美元的价格让美国人实在难以竞争,总统想尽一切办法,要让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货从0.5涨价到0.7-0.8美元。

  官方媒体翻来覆去强调,美利坚强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升值至1:5,美元报价自动涨至4/5=0.8美元,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事实上,等式的右边有两项——汇率人民币报价。美国人还有另一种阴谋,如果中国通胀,杯子卖到7元一只,则7/8.27=0.8美元,一样达到目的。

  2、通胀

  通胀说来就来,一夜之间,物价就涨上去、电煤矿油就缺口、经济就过热了。什么导致经济过热?按央行的口径,是汽车、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度投资。但过度投资的根源是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根源是需求过热,需求过热的根源呢?

  在8.27的汇率下,美国人的一个手段,就是用尽量多的美元冲击人民币体系。固定汇率类似一种坐庄系统,卖盘太多时,庄家就要进场维持价格。美国人抛多少,央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这个8.27就名存实亡了,也达不到帮助企业出口的目的。

  过去的一年中,大量热钱涌向中国美国人的行为可谓疯狂---中国的基本面很强,美国财团充满信心,投机资金源源不绝。年终总结,央行每天买进5亿美元,一年累计买入了1600亿美元。04年1-6月又买了700亿之巨,外汇储备达到4700亿美元。 cchere 懒虫123

  央行和商业银行有很大区别,商业银行资源有限,且用的是旧钱;商业银行买卖外汇,不会影响金融稳定。央行是发钞行,拥有铸币权。理论上,央行的接盘能力是无限的。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完后,可以开动印钞机,印制新钱,接下美元。但新钱有新钱的坏处——新钞一发,后患无穷。美国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流入市场,将导致物价系统的灾难。中国商业银行的放大系数约为2.5-3.5。去年,M2货币总量由18万亿增长到22万亿,如果没有美元潮,放贷额甚至是缩减的,商业银行会惜贷,信贷失控纯属无稽之谈。

  新增4万亿货币总量,对仅有10万亿GDP的经济体来说太大了。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钱,物价岂能不涨?物价一涨,生产企业岂会不大干快上,尽量多快开工?便出现所谓的经济过热。即是说,联系汇率导致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冲击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用格林斯潘的话说,如果中国坚持不升值,他们自己的货币就会出问题。

  按照2001年到2009年,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从15万亿涨到60万亿的速度算。那是4年翻一番。

  2013年120万亿;2017年240万亿;2021年480万亿;2025年960万亿。

  假设现在的印钞速度是可持续的,那么15年后,社会的总人民币数额是960万亿人民币,人均80万,是2009年的16倍。当然这些钱不是均匀分布的。2009年,连农民在内,有多少人家的人均人民币存款是5万的?(不算房产股票等财富,只算人民币)

  如果说,2009年社会货币总量是60万亿的时候,一碗面是8元的话,那么15年后,一碗面130元(8 ×16 = 128)是正常的。

  上面的计算是基于人民币印钞速度按2001到2009年的速度印,如果越印越快的话,那15年后一碗面就不止130元了。如果有人向你推销养老“宏利”保险,承诺15年后能让你每个月拿3900元(等于30碗面),你买吗?

  下面图里的粗线的GDP deflator(GDP平减指数)等于“按当前价格计算的当年GDP”/“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这是根据统计局的GDP数据算出来的。

  我们选取某一年(1996)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如果以9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2001年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了约50%。如果以基年(96年)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100),那么2001年GDP的平减指数就变为150了。

  简单地说GDP deflator(GDP平减指数)也就是社会当年一切物资的总体价格涨幅,不但包括了居民的消费产品,还包括了其他一切产品的。

  细的那条是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品的物价上涨幅度。照理两条线条是非常接近的,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的?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某些人认为粗线的GDP deflator更接近生活中的物价涨幅,那么2007,2008年钞票就缩水了20%,2003年100元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2009年要150元才能买到。

 3、鱼与熊掌:

  如果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必然乐意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Z终导致人民币过多,通货膨胀。经济是均衡的,你坚持固定汇率不动摇,我就用美元冲你人民币,Z终导致你通货膨胀,失去竞争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选择固定汇率,还是选择稳定物价?中央的态度很明确,固定汇率是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去年顶住7国财长的压力,被认为是外交纵横的一项重大收获。

  按中国人的一贯思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劝告,反着做就可以了。美利坚要我们升值,我们偏不能升值。但事实究竟怎样,还是要讲清楚:汇率上涨,受益者是人民币持有人,即13亿民众。你可以轻松去加勒比海滩度假,甚至娶一个年轻漂亮的马来西亚太太。

  汇率不涨、国内通胀的话,受益的是ZF和银行。作为Z大的债务人,几万亿坏帐相应缩水,更容易偿还,ZF获得大量的铸币权,以应付财政开支。

  财富只有一笔,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总之,百姓去加勒比渡假是没有指望了,更没钱娶一房马来太太,这些钱将用来填补国有银行的亏空。

  总体上,以国家利益而说,填补银行总比去海滩渡假重要得多,但还是应跟民众解释清楚,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4、房地产:

  新一轮热钱潮的一个奇怪现象,是游资收购房地产,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股票与债券。国际换汇资金,讲究的是光速划拨,要求高流通、低风险、固定收益。从这个角度,债券是Z好的选择,一些短期债票面受益率,甚至成了一国汇率的基准。

  相对而言,股票不会受宠,因为波动太大,收益率也不确定。一般而言,房地产根本不是游资的选择,因为流通性实在太差,且千房千面,每一套房源都要单独评估、单独销售,简直是游资的恶梦。

  但在中国,价格正逐渐向美国靠拢。到底是人民币报价变动,还是汇率变动,游资心中没有底。事实上,中国坚守固定汇率的决心,不容小视。因此,Z好的选择就是购买房地产。一旦8.27的汇率不变,而是内部通胀,房价就会随物价上涨。无论是汇率涨,还是物价涨,房地产两相得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目前来看,8.27牢不可破;简单地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初级投机者们,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房市是被滚滚洪流一样的人民币托起了的,不是几个帖子就能托起了的。2001年到2009年,人民币从11万亿增长到了60万亿,不管在谁手里,开发商不管,开发商的房子只卖给“有人民币的人”,或者说“有足够人民币的人”。就像房价就是崩,也不会是被空军唱下去的,而是人民币的洪流被堵住了的时候才崩的。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凝思琥珀 小学三年级

牛人

雪碧猫 博士一年级

这是发展的趋势

风吹沙 小学四年级

细看

kdi 大学四年级

围观中。

Z近还有什么新分析。

Οo﹎晓茜灬 硕士一年级

看看,

学会生活 高中三年级

货币战争

XIXI妈妈 小学六年级

写得好,但没看明白多少。呵呵

txf 超级意粉

看看。。

╰☆柚子蜜☆╮ 大学一年级

额。这样。

lauder 初中三年级

看看

美丽新娘MM 高中一年级

厉害~~~~~~~``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