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转:“集体不让座”的中学生,书包比公德还重?

0回复 阅读 725

集体不让座”的中学生书包公德还重?

文/赵化鲁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此贴一出,引来多方热议。在许多网友轮番抨击孩子的素质问题的同时,也有人为之鸣不平:书包实在太重了,孩子们也太累了。

中学生不让座推脱责任的,据说多是学生和家长。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孩子们上学路上疲惫不堪不假,但这可以成为“集体不让座”的理由吗?孩子们漠不关心地让一位老人无助地站在那里,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沉重的现实。收看央视的相关报道,我的内心难以平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代代相传。去年我行经某地,在那里的公交车上,年轻人争相为老人让座的情景,令我难忘。也许是当地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濡染,人们才颇具君子之风。而与之相对的是,在另一大都市的地铁和公交上,这种让座的场面稀缺如沙漠中的水。如果以运力不够,人们无暇让座为借口,只怕有些牵强。

让座是一种美德美德的弘扬单纯指望经济的杠杆,只能事半功倍。河南郑州曾经出台政策,不让座就罚款。一阵喧嚣之后,新政不了了之。美德源于内心,心灵的滋养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笔者曾经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在玩玩具,旁边一个更小的孩子凑上去想玩一下,那个小学生严词拒绝:我爸爸说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不一会儿小学生的父亲走过来了,却是一位熟人,他在某中学任教,据说还是骨干教师。小学生的话如果是真的,这位父亲的家教着实让人无语。

书包沉重,是当前教育的弊端。中学生减负的话题喊了很久,但似乎收效不大。近读著名诗人于坚在《南方周末》的专栏文章,感慨良多。他指出,当代教育在培养教育的叛徒,我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种无德无心的教育,学生是不会对这种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地感恩戴德的。考试结束后,学生进入社会,而社会不是以分数线来运转的。如果一旦失去了答案,他们就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没有灵魂,没有独立见解,没有个人才能。如此滔滔滚滚的一群,对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麻烦。于坚先生的思考,绝不是杞人忧天。

厚重的书包,竟然滋生出“集体不让座”的怪现象,教育的失败由此可见一斑。央视评论指出,尽管公德的概念很虚,但它一定重过书包的重量。此话诚然。

2010-11-7晨, 沃地一隅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