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金钱的确能买到爱情。至少在越来越物欲横流的中国,这观念很普遍。
许多个人故事似乎证明了,理想的伴侣要供得起房和买得起车;感情则是次要的。
不管这种重商思想有多普遍,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好事。近期出现的多部中国电影、话剧和电视剧都提出一个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爱情是什么?
今年,在广受热捧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上,女嘉宾马诺表示她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让很多中国观众感到震惊。但有些人认为马诺,现如今众所周知的“宝马女”,只是表达了一种社会现实。
近年来不断飙升的房价造成了人们的这些感受。北京和其它城市的许多人认为男人只有先有房子,才有女子。
26岁的冯媛(Feng Yuan,音译)在一家ZF教育机构上班,她给一朋友介绍一名她觉得条件合适的男子,想为他们牵红线。
“当她听到男方没房时,连面儿都不愿见。”冯媛回忆道,“她说,‘关键是什么呢?没房,就不可能有爱。’”
对现实的忧虑催生了这种种态度。经过三十年快速但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有些人感到焦虑重重。看着身边的人飞黄腾达,而物价又在飞涨,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在后头,缺少赚大钱的机会和门路。
但得先有房子后有女子的新观念令人难以承受,就像26岁的文化活动组织者体会到的那样。
他(为保护隐私要求匿名)月收入4000元人民币(折合600美元),这点收入连一套位于北京不热门地带面积不大的房子都供应不起。这些房子每平米约3000美元。房价涨得猛。十年前,条件差不多的房子每平米才约345元。
所以,他存了一年钱买了台iPhone3,想以此来感动交往了三年的女友。但更先进的、象征身份地位的抢手货iPhone4,已经开始发售了。每台定价约900美元,他买不起。
单有手机是不够的。上周,女友离开了他,理由是她父母施压要她找个有钱点的伴儿。
他心碎了。他觉得不管怎样,女友是真心爱他的。“要不她这三年为什么要和我住一块儿?”——虽然住的是出租屋。不过,他也明理。
“我理解她的处境和家人的压力,”他说,“我也理解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儿找个能让她过得更好的人。”
找到爱情的唯一之路,就是变富,他说。“现在Z我来说Z重要的是,工作赚钱过生活。”他说,“我要变得更坚强,要养活我自己和父母,这样我以后的女友就能有过上好日子。”
这些态度招致批评。Z近张艺谋导演就委婉地批评了“宝马女”马诺太现实。他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采访时,呼吁青年人重审自身的价值观。
“我认为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并不相互排斥。”他说。
本月14日过59岁生日的张艺谋代表着中国较老的一代人。他们这代人经历过毛时代,那时虽然经济比现在落后,政治气氛也更为压抑,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那时,放手让人们去竞相取得物质发展的经济改革尚未开始。
张艺谋的Z新作品《山楂树之恋》讲述了教师静秋和地质勘探员老三之间纯真的爱。影片故事发生在1975年,那时没有宝马,但女主人公静秋却坐在她爱人的自行车上笑了很久。爱就是这样,这是影片的结论。
还有其它作品也加入这场讨论中。
由孙悦编剧的《斗地主》上个月在上海首演。这部话剧有力地捍卫物质主义时代下的爱情。
剧中名为“B”的角色在被未来婆婆逼问她极为平常的收入从何而来时,大声嚷道:“别以为我普普通通,你就可以羞辱我伤害我!”
“我也有自尊,”B说,“我不想把爱,我非常珍视的爱,变得庸俗苍白。”
另一部新影片《爱出色》宣扬对物质主义的狂热追求,但多少也支持爱情的存在。影片植入爱马仕(Hermès),范思哲(Versace)和迪赛(Diesel)等国际品牌的广告,剧情模仿好莱坞影片《时尚女魔头》(“The Devil WearsPrada”),讲述了无钱有才的菲到北京一家时尚杂志实习的故事。
“菲,有天你会明白,没什么比那个将陪你度过余生的人更重要。”“女魔头”编辑Zoe提醒道。
影片Z后,癫狂画家亦鸿向菲热烈求婚,两人在纽约结合。Z后一幕是菲躺在亦鸿的臂弯里,指上带着钻戒。或许,真正的梦幻,是爱情加金钱。
没能成功为无房的朋友找到对象的冯媛说,许多中国女人对未来伴侣的要求折射了女人的软弱而不是权力。身处低位使女人担心得不到生活中想要的一切,所以期待男人来提供。
“女人的依赖性很强,”她说,“我指责她们。为什么不和他们的男友一起努力工作赚钱买房呢?但是这么想的女人少之又少。”
但也很少中国男人这么想,这加强了游戏规则。所以对于26岁的活动组织者来说,他的爱情输给了金钱,无可非议。
“我们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一段注定要结束的关系上。”他说。
原文作者:DIDI KIRSTEN TATLOW (迪迪•基尔斯滕•塔特劳)。此文始发于《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