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中国顶级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顶级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

1回复 阅读 843

中国顶级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去过日本的同学,一定对日本的都市圈印象深刻。

从东京出发,坐上新干线到大阪,从窗外望去,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延绵五百多公里的距离,除了起伏的群山,就是密集的城市街道和楼房,只要是一块稍微平坦的土地,都被城市覆盖了。

你甚至几乎看不到郊区,也就是我们传统印象中像顺义怀柔、奉贤金山、番禺花都这样的地方:名义上是城市,其实仍然是农田与厂房交错,建筑密度极低的地方。更遑论是农村了。

在行政区划上,他们隶属于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但在经济意义上来说,他们只属于一个紧密联系的都市圈。

在这个都市圈里,东京、大阪、名古屋几个核心城市,相当于CBD功能,由规模巨大的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组成,汇聚着金融、科技、贸易、律师所等高端服务业的各种企业。

而工业和厂房,在高地价的驱赶下,全部迁到了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去。一线城市,不会有他们的生存空间。

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工商业中心城市的概念,就这样被肢解了:一个城市,无论你的管辖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GDP有多高,都没有意义。在地价和利润率的作用下,工业、商业、服务业各自分离,命运不同。在一个成熟的都市圈生态里,高端服务业中心傲然居于第一层级,就像人的大脑,遥控指挥着全国的经济活动,而工业区和住宅区则散落在第二层级,接受辐射,而农村,在都市圈的范围内,已经消失不见了。

所以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Z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高端服务业

规模越大,对于周边经济地区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如何去衡量一个地区的高端服务业规模呢?

Z直观的指标,就是当地甲级写字楼的租赁面积。

以下数据,是我根据戴德梁行等四大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整理的主要经济中心Z新甲级写字楼租赁面积。

更直观一点:

北京和上海

作为中国Z大的两个超级都市,北京和上海的高端服务业规模远远抛离其他地区。

但是有趣的是,作为中国Z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号称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在高端服务业的规模上,竟然只有北京的70%。

其实也并不意外,在上海的GDP中,服务业占比远低于北京,2014年,北京的三产占比高达78%,而上海,只有64.8%,甚至低于广州。作为一个金融业中心,竟然拥有着这么巨大的工业规模,显然是不合理的。随着未来地价的攀升,上海的工业将不得不大规模外迁,即使是汽车、石化这些相对高利润的工业,也是无法长久生存下去的。目前,宝钢的工厂外迁,已经是进行时了。

北京作为中国的权力中心,其高端服务业的庞大规模,是建立在全中国土地之上的,不仅仅是服务于渤海湾沿岸。由于这个原因,在可以预计的将来,北京仍然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影响力Z大的第一都市

广州和深圳

广州、深圳的高端服务业规模都只有上海的一半左右,合起来刚好与上海相当。

作为仅次于长三角的中国第二大制造业基地的高端服务业中心,广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一个依靠轨道交通从南到北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超级都市。只不过,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这个都市的中央地带是名为东莞的制造业区,两个CBD中心则分布在南北两端。

一个类似于上海的浦西,承担的是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商业等传统的功能,一个类似于浦东,承担的是金融+科技的功能。

广州发展

缓慢是不负责任的。Z近五年的GDP增长率,广州并未低于北京上海

广州2009年GDP是0.91万亿,2014年1.67万亿,增长183%;

北京同期1.18万亿和2.13万亿,增长180%;

上海同期1.49万亿和2.35万亿,增长157%。

深圳同期0.82万亿和1.60万亿,增长195%。

广州慢于深圳,那是必然的,全中国也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跟深圳比速度,别说广州,北上不是照样输掉一截?以深圳的发展势头,跃升为第三城是毫无疑问的,而广州,居于第四的位置,也并不丢人。在一个都市圈内,终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深圳上位,广州得到的好处远多于失去的。

杭州

在高端服务业的规模上,杭州是目前的中国第五城,虽然地位并不那么稳固。

长三角作为中国目前Z大的都市带,经济发展成熟,孕育另一个发达的副中心,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上,上海的龙头角色,和苏南的制造业联系更紧密,而且由于南京苏州、无锡之间的彼此掣肘,导致了杭州的相对胜出。在浙江省内,杭州拥有极高的人气和盟主地位,大量的民营资本向这个城市聚集。比如浙南沿海的制造业,一旦发展壮大,通常会将企业总部迁徙到杭州,而不是更大的上海。另一方面,随着阿里的互联网版图日益扩张,人才聚集,带动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创业圈子,隐然已有成为长三角的“深圳”的气质。

相对于中西部那些拥有巨大GDP规模的工业中心而言,杭州通常被人看扁,但是一旦剥离了代工厂的数据,杭州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成都

单以甲级写字楼存量来说,成都已经可以跻身第五城的地位了。

但是,这个地位是有点虚的。40%的空置率说明,第一,投资者对成都的未来十分看好,用脚投票,给予了他非常高的市盈率,相信成都飞速的发展,很快就可以填平这个鸿沟;另一方面,也切实的可以看出,成都、重庆两地的高端服务业规模目前仍然较小,别说和广深比,就算和杭州苏州比,尚且不如。

说实在的,成都重庆两地的未来,是值得看好的。其优势,一则是西部经济中心,与北上广不存在竞争关系,二则是本地人口密度高,具有孕育超大城市的资源条件。但是成都的上限,估计也就是和广州比肩的程度了,要进一步超越则困难重重。

其中Z难以克服的劣势在于:成都所在的成渝都市圈,偏于内陆,缺乏与海外贸易交流的港口优势,因此在外来资金、人才的输入上始终将慢沿海一步。这将严重抑制成都的服务业创新能力,使得其对外影响力的辐射半径被限制在中西部范围内。

青岛

都市带的发展角度来看,以中国人口规模,当然不止限于沿海的三大都市带。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55%,逐步攀升至70%以上,那些原来人口稠密的平原农业区,有相当一部分将会逐渐转为工业地带。

以下是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很明显,中国人口密度Z高的地方,聚集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城连线组成的三角地带中。这个地带的山东、河北、京津、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聚集了4.3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尤其是核心省份山东+河南,人口绵密(2亿)、沃野千里(华北平原)、矿藏丰富(石油、煤炭),十分适合发展为大工业基地。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这里很有可能将孕育起中国Z大的都市带。就现在而言,青岛-潍坊-淄博-济南所组成的都市带也已经是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工业区,成熟度并不低于京津唐。而就未来而言,青岛-日照-连云港

组成的沿海港口带,其发展潜力更是爆炸性的。

特别是青岛,作为第三经济大省的经济中心,离北京上海两大都市都有一千公里的距离,接近一千万的人口,完全有发展成为超级大都市的潜力。但很可惜,目前的青岛,能让人记住的仍然只是海尔、海信、青啤等制造业,作为一个二线工业中心而存在,服务业以贸易、物流为主,其他的几乎都没有发展起来。

青岛的Z大问题,在于缺乏一个导火索。没有政治资源优势

,没有新兴产业,也就无法凝聚人气,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和内陆腹地的人口流入,整个城市只能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缓慢的发展着。不过来日方长,有些城市,缺乏潜力,无论你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扶持,都很难得到发展,有些城市,身而为龙,只要得到机会,一日展翅翱翔九万里。

青岛,就是这样沉睡的巨龙。

一线城市未来演化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未来会产生多少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超级都市呢?

美国《对外政策》杂志曾经发表过一个全球城市排名,前二十名的城市如下:

北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多伦多。

欧洲:伦敦、巴黎、布鲁塞尔、马德里、维也纳、莫斯科、柏林。

亚洲:东京、香港、北京、新加坡、首尔、上海

其他:悉尼、布宜诺斯艾利斯。

欧洲因为诸侯众多,政治力量分散,导致有7个国际性城市,而作为全球Z大经济体的美国,经过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之后,也仅产生了4个国际性城市

1个政治中心(华盛顿)+3个都市群的核心(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或许也会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样板。

可能的演化趋势大概会是这样的:

北京,由于独一无二的政治资源,居于Z高层级的地位。

上海、深圳,作为两大Z发达都市圈的核心,处于第二层级。

广州、杭州、成都、青岛、重庆、武汉,分别作为两大都市圈的副中心,和几个新兴工业带的中心城市,处于第三层级的地位。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fangzhengde 小学四年级

丁香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