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Z后由 竹林深处 于 2011-1-20 14:59 编辑
AC —— 腹围
APTD —— 腹部前后间的厚度,又称为“腹部前后径”。在检查胎儿腹部的发育状况以及推定胎儿体重时,需要测量该数据。
BDP —— 双顶径 头部左右两侧之间Z长部位的长度,又称为“头部大横径”。当初期无法通过CRL来确定预产日时,往往通过BPD来预测;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儿体重时,往往也需要测量该数据。
CRL —— 头臀长 为头臀距,表示胎体纵轴平行测量Z大的长轴,主要用于判定孕7~12周的胎龄。
HC —— 头围
FL —— 股骨长 胎儿的大腿骨的长度,又称为“大腿骨长”。大腿骨是指大腿根部到膝部的长度。一般在妊娠20周左右,通过测量FL来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
GS —— 胎囊 月经规则的妇女,停经35天,B超就可在宫腔内看到孕囊。在怀孕1.5个月时孕囊直径约2厘米,2.5个月时约5厘米。胎囊位置在子宫的宫底、前壁、后壁、上部、中部都属正常;形态圆形、椭圆形、清晰为正常;如胎囊为不规则形、模糊,且位置在下部,孕妇同时有腹痛或阴道流血时,可能要流产。
HL —— 肱骨长
TTD —— 腹部的宽度,又称为“腹部横径”。在妊娠20周之后,与APTD一起来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查。有时也会测量腹部的面积
GP —— 胎盘分级,一般胎盘分为0,I ,II,III级,有时还有III 级
AFI —— 羊水指数,做B超时,以孕妇的脐部为中心,分上,下,左,右4区域,将4个区域的羊水深度相加,就得到羊水指数,孕晚期羊水指数的正常值是8~18(24)厘米。
S/D —— 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与胎儿供血相关,当胎盘功能不良或脐带异常时此比值会出现异常,在正常妊娠情况下,随孕周增加胎儿需要增加S下降,D升高,使比值下降,近足月妊娠时S/D小于3。
TCD: 小脑横径
FTH: 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胎儿体重预测:
公式1: Y=-4973.72+260.69HC
公式2: Y=-2686.60+171.48AC
公式3: Y=-2232.56+747.42FL
公式4: Y=-2513.51+1049.90FTH
公式5: Y=-5168.32+100.97HC+110.86AC+143.09FL+331.43FTH
说明:
1. 可以使用其中任一个公式计算,公式5的精度Z高。
2. 参数的含义如下,参数可以从B超单中查到:
Y: 胎儿体重的估算值(g)
HC: 头围
AC: 腹围
FL: 股骨长
FTH: 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1、胎囊
GS:胎囊只在怀孕早期见到。在孕1.5个月时直径约2厘米,2.5个月时约5厘米为正常。胎囊位置在子宫的宫底、前壁、后壁、上部、中部都属正常;形态圆形、椭圆形、清晰为正常;如胎囊为不规则形、模糊,且位置在下部,孕妇同时有腹痛或阴道流血时,可能要流产。
2、胎头FH:轮廓完整为正常,缺损、变形为异常,脑中线无移位和无脑积水为正常。BPD代表胎头双顶径,怀孕到足月时应达到9.3厘米或以上。按一般规律,在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说,妊娠28周(7个月)时BPD约为7.0厘米,孕32周(8个月)时约为8.0厘米,以此类推。孕8个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厘米为正常。
3、胎心H:有、强为正常,无、弱为异常。胎心频率正常为每分钟120-160次之间。
4、胎动FM:有、强为正常,无、弱可能胎儿在睡眠中,也可能为异常情况,要结合其他项目综合分析。
5、胎盘PL:位置是说明胎盘在子宫壁的位置;胎盘的正常厚度应在2.5-5厘米之间;钙化一项报告单上分为Ⅲ级,Ⅰ级为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回声均匀,在怀30-32周可见到此种变化;Ⅱ级表示胎盘接近成熟;Ⅲ级提示胎盘已经成熟。越接近足月,胎盘越成熟,回声的不均匀。
6、股骨长度:是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它的正常值与相应的怀孕月份的BPD值差2-3厘米左右,比如说BPD为9.3厘米,股骨长度应为7.3厘米;BPD为8.9厘米,股骨长度应为6.9厘米等。
7、羊水AMN:羊水深度在3-7厘米之间为正常,超过7厘米为羊水增多,少于3厘米为羊水减少。
8、脊椎:胎儿脊柱连续为正常,缺损为异常,可能脊柱有畸形。
9、脐带Cord:正常情况下,脐带应漂浮在羊水中,如在胎儿颈部见到脐带影像,可能为脐带绕颈。
胎位为先露部的代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亦即在骨盆的四相位--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顶先露的代表骨为枕骨(occipital,缩写为O);臀先露的代表骨为骶骨(sacrum,缩写为S);面先露的为下颏骨(mentum,缩写为M);肩先露的代表骨为肩胛骨(scapula,缩写为Sc)。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Z常见之胎位。
顶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枕前(LOA)
左枕横(LOT)
左枕后(LOP)
右枕前(ROA)
右枕横(ROT)
右枕后(ROP)
臀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骶前(LSA)
左骶横(LST)
左骶后(LSP)
右骶前(RSA)
右骶横(RST)
右骶后(RSP)
面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颏前(LMA)
左颏横(LMT)
左颏后(LMP)
右颏前(RMA)
右颏横(RMT)
右颏后(RMP)
肩先露有四种胎位:
左肩前(LScA)
左肩后(LScP)
右肩前(RScA)
右肩后(RS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