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汉斯出版社
人的音乐潜能自出生时就已显现,而且这种显现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与一致性。婴儿可感知复杂的音乐节奏,如果脱离提供这种复杂节奏的音乐环境,这种复杂节奏的感知能力就会很快丧失。
人的音乐潜能自出生时就已显现,而且这种显现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与一致性。但是随着听觉经验不断积累,这种较为宽泛的感知力越来越特异化: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特定的音乐能力得到强化,而无关的则逐渐消退。6个月的婴儿既可区分本土音乐也可区分陌生的外国音乐的节奏变化,而成人却只能区分本土的音乐节奏变化。音乐和大脑之间有何联系呢?
音乐经验是一种多感觉通道的体验,涉及运动、体感、听觉、视觉、空间加工与定位以及这些不同形式加工多种不同整合。这种多通道的经验可以促进脑的全面发展,使脑产生相应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变化。音乐经验同时促进个体社会性技能与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其他领域的认知智力发展。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云,在汉斯出版社《心理学进展》期刊上,概括了音乐学习对个体脑的重要意义。尔湾文化
音乐诱发的躯体化学改变及其相应的情绪调节作用有重要的健康促进意义,比如减轻患者疼痛、加速康复并减少麻醉药物的剂量等。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促进脑释放特定的情绪相关神经递质。聆听愉悦的音乐可以提高被试的血清素(五羟色胺)水平、高多巴胺水平,并且增强负责奖赏、自主与认知加工的脑区之间的联系。甚至连高血压的老鼠在听莫扎特音乐时也会出现多巴胺水平提高及血压降低的现象。
脑的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受到人毕生经历的影响。长期音乐学习在提高相应音乐能力的同时,也改变脑的形态结构。一系列比较音乐家与非音乐家脑结构的研究发现,音乐家通常比非音乐家有更大的胼胝体、小脑(仅限于男性)、左侧颞平面(仅限于具有绝对音高的音乐家)、以及Omega标记。通常,如果在七岁之前就正式开始音乐训练,这些脑区的变化就更为明显。音乐学习不但可以改变不同脑区的结构,而且可以影响脑区之间的白质神经纤维连接。研究表明,长期的音乐训练可以导致连接不同脑区的白质纤维束体积增大且微观结构更复杂。
音乐经验广泛地影响听觉、视觉、体感运动与记忆等多种基本脑功能的可塑性。早期长时间的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性,具体表现为音乐家的声音加工优势—包括复杂旋律、和弦序列以及言语刺激等。除听觉外,音乐家在体感与运动加工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横断研究表明音乐经验还会促进不同系统的功能整合与交互。音乐与脑功能可塑性的密切关系对教育与医疗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音乐经验或者能力还可向语言领域迁移。音乐与语言存在共享的加工过程,音乐经验可以提高听觉注意与记忆能力,促进语音知觉与提高语音意识,进而改善语言功能。音乐的情绪反应构成音乐学习促进脑社会性认知发展作用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来讲,音乐其实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音乐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同步行为很可能也是受到脑的奖赏回路的调节。
可见,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人的大脑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千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