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正月十五 一个远房的表亲姨妈拎了一包卤牛肉来我家串门 老婆很纳闷这年才刚过完 干嘛拿牛肉呢 我这个老姨就开始念叨了 孩子啊 要懂得过日子啊 有钱也不买腊月的货啊 等她走后老婆就有点不高兴了 你家不吃腊月货难道还不兴别人家过个热闹年吗 其实要说啊 老姨也是也蛮可怜的人 老两口打年轻时就特别节约 特别节约 是特别节约啊 其实她家的经济条件不算差 但是在我印象里他们家从来都是特别另类的 说句开玩笑的话 她要花一个钢蹦要思前想后好几天 好不容易决定花钱了 还要先去趟铁轨边 把钢蹦放在铁轨上 让火车碾成两半儿 再去买东西 那要说他们家的另类之处吧 那估计能说上两三天 外婆还在的时候吧 我们家表亲走动的比较多 不必逢年过节 隔三差五的都能碰见 别人家过年过节的都是穿着新衣新鞋兴高采烈的过年 他们家一家三口人好像从来就没整利索过 从来不买新衣服 都是东家捡西家要的 别人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大小来说多半就不会太合身了 款式颜色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说那个年代条件有限 穿着马虎一点 吃总要过的去吧 毕竟也是家里还有个儿子 小孩子长身体总是需要营养的吧 可如果你看到他们家的伙食那绝对会让你 误以为穿越了时间 或者是改变了地点 因为他们家男主人的口头禅就是 还要吃多好的菜啊 我们小时候有这些吃那就不错了 别人山区的孩子能吃饱肚子就很满足了 如果有谁认为这只是一个老辈人的口头禅那就错了 他们家大鱼大肉的就不谈了 就连应季的新鲜蔬菜都绝对不买 只买即将换季下桥的或者菜场下班扒堆的菜 偶尔弄点鱼和肉还要吃两天看菜 是看菜 是看菜 只能看不能吃 这在我成长的年代也是极为少见的 衣食说了再谈住行 家里九十年代拆私房还建的房子 简单装修材料基本靠捡 没请装修工 一切自己动手摆平 出行基本靠步行和自行车 从来没做过的士 连公汽都一定要坐那种Z便宜没空调的车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两口子这么节约一定是把钱都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了吧 那就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人间惨剧 要说他们家的儿子 也就是我的小表弟 那打小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 三岁不到就会背诵多首唐诗 讲起评书西游记那是活灵活现 虽然从小就淘气 但说到脑袋瓜那是没的说 所有教过他的老师谈起他的学习没有不竖大拇哥的 而且时隔多年还清楚的记得我的小表弟 只不过也都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他的爹有多奇葩 那估计是谁见谁开眼了 小表弟上小学那会儿学校要练毛笔字 找他爹要钱买笔墨 他爹有一句神回答我至今都记忆深刻 他说当年岳飞都是用树枝在江边的沙子上练字 你也学他那样不要浪费纸笔 不要浪费纸笔 不要浪费纸笔 还有一次全区的小学生搞一个华罗庚数学竞赛的初赛 小表弟是全校为数不多的入围者之一 老师上门做工作 说小表弟是个好苗子 可以朝这个方向培养一下 他爹妈把人家老师的一腔好意给挡了回去 说别人山区的孩子哪有这补习那培养的 真的说的是山区 是山区 是山区等小升初的时候小表弟他舅舅托人找关系 把一类中学择校费降到一千七百块 是一千七 是一千七 他爹居然来了一句 能读的出来在哪儿都读的好 既然当爹的都发话了 其他亲戚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后来小表弟就进了一个不需要交钱的三类学校 后来在中学的时候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 染上一些不好的恶习 从此一个好苗子就被彻底断送了 我想他爹妈虽然嘴上不说 夜深人静扪心自问的时候应该多少也有那么几分悔意吧 一个对自己亲儿子都能这样的爹妈在平时的人情世故上那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还是小孩儿的时候他们从来就没有带我们出去吃饭呀 玩呀 那过年的压岁钱红包就更不用想了 肯定没有 所以我们这一辈的兄弟姐妹对他们肯定谈不上喜欢 但对他们基本都是保持礼节上的尊重和礼貌 其实吧 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和生活习惯 在我看来真的没必要一定要把自己过的苦大仇深的 可怜兮兮的 牛羊肉按照武汉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都是在冬天吃 气温高了吃着爱上火 那么冬天的牛羊肉因为吃的人多所以肯定不会特别便宜 如果您一定觉得天气暖和了肉价便宜了 您吃着舒坦 那你大可以开心尽情的吃您的便宜肉 我们喜欢丰衣足食 热热闹闹的过大年那也是符合咱们中华几千年的传统和习惯吧 至于谁会生活 谁不会生活 该怎样生活 还是让公道自在人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