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品牌危机近十年来频繁发生,其中,农夫山泉水质标准的那一事件,相信还有很多人记得。与其他事件不同的是,当时出现了两派观点,也就是两种相互矛盾的报道。对于这类信息,你对品牌的了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近十年来,品牌危机频繁发生,包括三鹿奶粉事件和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消费者面对这样的情况,有时无法判断牵涉其中的品牌是否无辜。而且在品牌危机事件中,从多方得到的信息,可能会相互冲突,或是相互矛盾。
以农夫山泉标准的争议事件为例,刚开始的新闻报道称,一些工厂里的农夫山泉执行的标准是省级(天然饮用水)标准,糟糕的是,省级标准比(国家的)自来水某些指标要宽松一些。报道出来之后,各个媒体和第三方机构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这些报道大致分为两种相互矛盾的报道。一方坚持认为,即使采用的是省级标准,农夫山泉的水质也优于国家标准下的水质;另一方坚持没有执行国家标准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消费者对事件做出的反应各不相同。在品牌危机事件中,消费者该如何处理相互矛盾的信息?是否会影响到品牌的态度?在品牌危机中,关注相互矛盾的信息(正面和负面的信息),具有其现实意义。而且,在对矛盾信息的研究张,对象通常是在线评价对消费者的影响,还有从消费者与品牌的连接性考虑,探讨预先存在的对品牌的情感,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信息的选择。
我国暨南大学的学者Jiuqun He猜测,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有冲突的信息会对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在发表于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美国工业和商业管理期刊)上的研究中,学者提出了3个假设:
假设1、受负面信息的影响,消费者会因为矛盾的信息对品牌的印象变差;
假设2、当接收到矛盾的信息,brand commitment更高,购买更多的人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正面信息上,对品牌的态度变化不大;
假设3、当接收到矛盾的信息,brand commitment(注)较低,购买产品较少的人,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负面信息上,对品牌的印象变差。
参与这个研究的都是大学的学生,研究人员选择了他们Z常用的品牌,实验中的刺激物没有性别上的区别,而且brand commitment分布较广。研究按不同类别的流行度排名、市场份额选择了十大品牌,衡量了品牌使用频率、熟悉程度、认知质量和偏好程度,每个类别选择了前三名。
从前测-后测的结果来看,相互冲突、矛盾的信息的确让人们的态度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假设1得到了证实。对品牌认知较多、购买的多,消费者更不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反之就容易受负面信息的摆布。假设2和3都得到了证实。
注:brand commitment可理解为消费者通过参加企业的网上社区/社群,增加了对这个品牌的相关感知,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如为该品牌作口碑宣传,更多的购买该品牌的产品或对该品牌的产品购买意向更强等。文/尔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