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已然过半,抽空盘点一下这半年看的书:
1.《解忧杂货店》看了两遍,一遍电子书,一遍纸质书,看完内心暖暖,希望在街角也能碰到这样一家浪矢杂货店。
2.《岛上书店》看哭了,平淡而温暖的故事,里面提到非常多的书,好多都想找来一看。
3.《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励志,感动,让人看开这个世界,但是没读完,文字前后多有重复,思想其实差不多,但是精神还是值得钦佩。
4.《她们》讲述女性解放,但可能翻译的原因,名字什么的实在记忆困难,还没看完。
5.《1984》脊背发凉,思考人生,合上书都能感觉到老大哥的面孔在面前,所以自由到底是什么。
6.《红与黑》红还是黑,人性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司汤达的刻画不止细腻可以描述,中学时读不下去的书,如今终于读完。
7.《人间词话》朋友赠送的书,一直在书架被晾着,拿出来偶尔翻一翻,给土豆读一读,竟也没那么无聊
8.《世上另一个我》感觉看起来像美剧,看完就忘的美剧,我再把书翻开都还想不起来她到底在说啥。
9.《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别误会,这不是上一本书的续集,哈哈哈,不过确实是一起买的,根据真实写的,慈善与爱的故事,而且简单易读,记得一句话,痛苦让生命更丰富完整。
10.《捕捉儿童敏感期》世上Z难做的就是父母,简直要从零开始学习,儿童天生有不同的敏感时期,只有了解了才明白怎么应对和处理,孩子不是我们的财产,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正确的引导他
11.《爱与自由》也是孙瑞雪写的幼儿教育书,给予爱和自由的教育方法也是我一直努力践行的。
12.《张思莱育儿手记》类似育儿工具书,内容丰富,偶尔翻翻,但有些内容确实有些过时,需要自己甄别。
13.《偷影子的人》朴实随意,有点治愈
14.《我们仨》年初重读,言语不能表达
15.《城南旧事》印象中很早很早以前就读过,大概中学?再读只觉好美,小英子,让人好想好想回到那个善良纯真的童年,可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
16.《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出了一直没看,把书好好的看了一遍,才去看的电影,当然还是文字带来的回味更多,so we beats on.....
17.《泰戈尔诗集》初中时的心头好。那时看徐志摩被爸爸骂有那时间怎么不看看鲁迅。。。看挪威的森林被语文老师没收,说太小不准看。。。唯一不被责备的就是看各种诗了~一把年纪了又翻出来了
18.《五天学会绘画》额。。。没有艺术细胞,没看完。。。
19.《窗边的小豆豆》被书名吸引的~看完就俩字,真好,等土豆大一点可以读给他听。
20.《叶芝爱情诗选》没读完,诗要慢慢读,一天一首,将原版手抄一遍,慢慢来。
21.《病隙随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看完,一直摆在我桌上。
22.《图解茶经》偶尔翻看一下,茶养人心性,那天土豆翻出一盒茶叶,竟也知道打开深深的闻了一口,还非要我拿几片出来放他手上他闻。想是某一天我跟他说起我小时候在家乡大片大片的茶园,会自己采摘,然后看大人炒茶,闻着茶叶的香味。于是他也知道了茶这个东西~
23.《汪曾祺小说全集》今天刚刚翻开
24.《夏宇诗集》被张老板粉安利的~还在路上,如果安溥出个诗集,哪怕就是之前的词,我也举一百个手要买!
25.Z后各种绘本!!!
《小熊宝宝系列》
《暖房子爱的故事系列》
《宝宝学说话系列》
《准爸爸读胎教故事》(为什么是妈妈读?!)
《可爱的身体系列》(公司买的)
《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噼里啪啦立体书系列》(已基本撕毁,微笑脸)
《百科知识版世界地图》(晚上躺在床上拿着给熊孩子讲真的很重!!!)
《鼠小弟系列》(熊孩子貌似不感兴趣)
《水果蔬菜数字儿歌类》(已沦为玩具)
自从生娃,额,也不能怪生娃,自己懒!上班上课带娃,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阅读,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获取,one每天的短篇,豆瓣的一些书评,简书的一些文字,微信的推送,都只能挤时间看看。这半年读的书杂七杂八,大部分都是简单易读,不需动什么复杂的脑子的~老实说,那些复杂的历史啊逻辑啊专业性的书真心是没法看下去啊,看了一段,娃醒了,再拿起来,完了,前面说了什么。。。。。
没时间还带来一个难题,那就是看电子书还是看纸质书,有时候时间有限,只能利用坐班车的时候用手机看看,但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实在不够愉悦,眼睛痛头痛,关键看完脑子一片空白,留不下只言片语。所以基本这半年看电子书我都挑看过的那些名著重温,真正要看的,都买了纸质书,没时间挤时间翻。
如果读书也是进阶的过程的话,那我可能连台阶都还没见到~属于有书就读的阶段。
书籍是一种慰藉,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当捧起书,我都很想问问别人,难道还有比看书更让人精神快乐的事吗?当然只敢跟老公问一问,跟别人说怕被骂装*遭雷劈。。。。
近期想读:
先把汪曾祺小说看完,Z近一直想看《查令十字街84号》,没有为什么,我是汤唯脑残粉,哈哈哈
得空再买几本毛姆的书重温一下~没有什么计划,就是没书看了就逛逛,看中哪本买哪本,看本宝宝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