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凯哥在冷门国家留学的体验吧~
之前也提到过,芬兰靠近北极圈那一块,冬天气温低,国家人口也不多,芬兰总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0.07%,总面积的比例也差不多。所以对于异乡来的留学生必然要经历这高浓度的孤独寂寞冷,如何充实自己的学业外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事。
在芬兰,没有国内的卡拉OK,没有小吃一条街,没有各种各样的中国美食,Z重要的是基本上没有中国人喜爱的那种热闹,每当下午4点后街上的人就很少了,特别是冬天,室外大雪纷飞,还好室内温暖如春,夏天的话日照很长,晚上9点了天还没黑,有点像中国北方的生活。
凯哥8月份去的时候是芬兰的夏天的尾巴,手机随手拍都是大片的风景加上刚去的新鲜感,凯哥自然是乐哉乐哉的~
冬天的冷和漫长更加衬托了芬兰夏天的美好,据说芬兰国民都是有法定4周假期的!芬兰的森林的覆盖率很高,无论走到哪里,湖泊与森林总不会离你太远,官方数据芬兰人平均每年要在夏季度假木屋里住79 天。
森林里遍地是纯净的食材,野生浆果应有尽有,而且人人都可以免费采摘!即便在收成欠佳的年份,森林里的野莓出产也平均足够每个芬兰人分得100公斤,通常采摘吃不完的都会做成果酱。
夏天一走,秋天也蛮冷,很快就进入冬天了,这个时候凯哥开始觉得孤单无聊了,我总是鼓励他多出去活动活动,因为长期玩手机游戏或电脑看剧这类收获短暂满足感和成就感活动很容易让人进入一种消极颓丧的状态,凯哥也很积极,努力充实自己的课后活动,一般他会去健身房,游泳,或者去体育馆运动,里面有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和攀岩,冬天更多的是阅读,听音乐,蒸桑拿和滑雪。在春假或秋假的时候,他会和同学朋友去周边国家旅行,后面会和大家分享凯哥旅行的点滴。
关于饮食,凯哥自己会琢磨着做些好吃的,因为没有一个在外的孩子不想念家乡的饭菜的。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留学生在国外不会做番茄炒蛋打电话问妈妈,他妈妈去厨房亲自示范,现场做了份番茄炒蛋,他爸爸录下了全过程发给他。他后来才想起,国外和国内有时差,他妈妈做饭的时候是凌晨4点。这个视频让很多留学生泪目,凯哥也曾发朋友圈感慨外面的月亮没有国内圆,若无艰辛,便无所得。
以下是凯哥刚去芬兰分享的朋友圈:
⬆这个俄罗斯学长,我真的挺感激的。在出国前,我们是偶然在Facebook上成为好友的。聊了后,发现共同的爱好挺多的。我到了芬兰后,他帮了我不少忙,尤其是介绍我搬去新寝室,因为原来的寝室不仅房租贵,更不能忍受的是隔壁每周3次通宵party,都吵得影响休息了!所以,今儿我请他吃了次中餐,我精心做的宫爆鸡丁,汽水肉蒸鸡蛋外加亚洲超市买的水饺和汤圆,更巧的是他在国内青岛当过一年交换生,挺喜欢并且怀恋中国菜的,他今天几乎光盘行动了,真的开心能在国外交到真心实意的朋友^_^
⬆在芬兰想和当地人称为朋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芬兰人很内敛,以球会友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在party上喝酒聊天芬兰人可能不会那么shy,但这不是我擅长和喜欢的方式。课余时间,还是拿运动来充实自己。现在看来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儿一个人拎着球包,厚着脸皮到球馆找人打球,发现在这儿热爱网球人层次都不一样,这不,打了次吧球,就和市中心工作的两位医生和律师交了朋友。我也真诚待人有点socialble的,激烈的打球和愉快的聊天加上偶尔小大方的请大家喝几瓶饮料。今儿打完球后,居然跟我说,以后大家再来打球,说我是学生不要我出份子钱了,免费来玩(在这边打球一小时200人民币还真的不便宜)。真的很感谢,挺体谅我的,开心^_^
写在后面的话:
看到评论区里有些家长一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就很焦虑,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就像世上千千万万的树木,同为母亲的我很理解这种心情,父母都总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快快茁壮成长,稍有发现停滞亦或赶不上大部队的苗头就着急而焦虑,可是我们常常会忽略有些孩子就像某些树木一样需要更长的生长周期,我相信只要付出耐心,引导和浇灌终会迎来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的一天!